今日社論/嚇阻自己人的反滲透法?

▲《反滲透法》草案31日在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圖/記者林柏年攝, 2019.12.31)
▲《反滲透法》草案31日在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圖/記者林柏年攝, 2019.12.31)

文/主筆室

1987年6月台灣解嚴前夕,民進黨社運部帶領支持者包圍立法院,高喊「只要解嚴,不要國安法」,抗議國民黨在立法院主導通過國安法。當時在言論自由大旗下,民進黨就是不接受國安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至今日,執政並主導立法院的民進黨大修國安法,將「為敵發展組織罪」強化刑責,並趕在2019年最後一天,三讀通過了《反滲透法》,也就是說,對於國家安全的相關法令,2020年的民進黨不僅不反對,更是全力擴權。

為什麼民進黨變了?

法律制定者,總是當下權力的擁有者!從權力角度來解讀就能理解,為何同樣的政黨,卻對於相同法律與信仰昨是而今非了!?

從政治層面觀察法律創建,必先看提案者的動機是為了何事,為誰擴權?

1987年的國安法,執政的是國民黨、強調的國家是中華民國;所以當國民黨優先針對「防範分裂國土」的台獨來立法,民進黨當然選擇不要、選擇對抗。

2019年的國安五法與反滲透法,執政的民進黨所要防的敵對組織是中共,但想限制的,其實是與大陸關係密切的台灣人,這種作法等同時削弱藍營勢力,綠營當然要大力推動。

然而,當兩岸開始交流後,大陸官方不斷向台灣伸手,透過各種手法進行情資蒐集、網路助選、利益遊說…,明目張膽的行為眾所皆知,因此,民眾對於國安防護支持度也相對提高。

但防範敵對勢力的侵犯,重點絕非新增反滲透法!

國安法立法超過30年,2019年民進黨數度修法,陸續主導通過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刑法》外患罪章等等,更明令退休將領、政務官,不得參加大陸黨政軍慶典等;並讓外患罪的調查、審判也能及於中、港、澳勢力,補足過去中華民國法統,不把對岸大陸當「外國」而無法可管的缺漏。

但既然有號稱「國安五法」的立法保護,就表示沒有急於制定新法的需求。那蔡英文政府執意要破壞程序正義與社會共識,極短時間下強行在該會期通過的目的為何?

合理懷疑原因只有一個─利用過半多數的立法席次趕緊通過此法,避免夜長夢多。

把立法當成防堵對手的政治操作,那法律將變成下個政治惡鬥的戰場,而受害最深的將會是普通百姓。

我們的擔心,並非毫無道理。

因為《反滲透法》草案規範的對象是「任何人」。

因為所有違法行為幾乎都有刑事責任。

因為沒有特定主管機關,意味任何人都可能被任何人任何部門檢舉而成為犯案「嫌疑人」。

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目前有數百萬台商在大陸做生意。在對岸,合作方是政府所屬組織,機構或派遣之人的比例高得嚇人,如果只要有金錢往來,就可以成為犯罪事證,那麼一旦被誣陷,那期待被台灣人低度信賴的司法,真能明察當事人是合法交易還是「委託或資助」嗎?

而法律案件困擾人民的,不僅僅只是判刑與否,審理過程中的種種困擾與不確定憂煩,更可能是最深層恐懼。更別說如何還被冤枉的無罪被告一個公道?

還有一項憂慮,台灣的言論自由會有缺角嗎?

蔡英文總統競辦前發言人林靜儀日前接受專訪,提出「支持統一恐構成叛國」的論調讓輿論譁然。雖然民進黨即消毒,但林靜儀所代表的發言人與立委的身分,如果這代表民進黨內部內多數意見。那麼台灣未來可能出現,支持統一言論是言論自由或者危害國安之爭。誰保證不會有行政權,司法權主動約詢迫害,當年警總白色恐怖、「陳文成事件」、「查水表事件」再度回到台灣?

多數國民都同意國家安全很重要,但高舉國家安全大旗限制人民行為的同時,國家機器趁機濫權,恣意奪取人民權益的擔憂,總是如影隨形。

國家安全是人民的願望,言論自由是我們民主的成就。

讓兩者取得平衡,是社會高度願望,只可惜反滲透法的粗糙手法,明顯傷了彼此的共識,台灣又將多了一個爭論不休的議題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