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社論/李登輝遺留兩岸與憲改問題 蔡英文應一肩扛起

▲李登輝從執政初期就一直希望進行的憲政改革,迄今尚未完成,曾經的遺憾,如今正交到蔡英文身上。(圖/總統府提供)
▲李登輝從執政初期就一直希望進行的憲政改革,迄今尚未完成,曾經的遺憾,如今正交到蔡英文身上。(圖/總統府提供)

文/主筆室

前總統李登輝7月30日逝世,他的去世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李執政的時代雖然讓台灣民主大步邁進,卻還是遺留下許多問題未解,雖然過去20年間已歷經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三位總統,但這些缺陷依舊無解,各界無不期待高票連任的蔡英文能出手,完成李登輝未能完成的時代任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登輝遺留下的問題,第一個是台灣與大陸間的對峙局勢與互動關係;其次是歷經十五年,前後七次修憲後的憲法跛腳與權力失衡局面。

兩岸關係由李打下基調

一般認為,現今的兩岸局勢是由李登輝一手創下。

前總統蔣經國生前解決的,包括解除戒嚴令、開放黨禁、報禁、大陸探親這個重要門檻,但後續的終止「動員勘亂時期」、通過《國家統一綱領》、成立海基會與中國大陸進行對等談判等,其實都在李登輝執政時期所完成。

不過,從李登輝在1999年所提出的「兩國論」及「中國七塊論」,可以嗅出李在執政末期愈來愈強調「台灣主體性」,這也讓他與當時的國民黨非主流派漸行漸遠。有趣的是,蔡英文當時正是「兩國論」研究報告的主筆人,如今蔡的兩岸政策也可以看到許多李登輝「曾經提出卻來不及實現相關理論」的影子。

事實上,李登輝對於兩岸關係的論點,多半都構築在「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他的國號叫做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他的領土範圍在臺澎金馬」基礎上。也就是說,李並不實質把《國統綱領》視為是「必須執行」的指南與參照,而是將其視為達成台灣主權獨立性的手段。

而2016年蔡英文執政以來,不難發現蔡的兩岸策略及尋求國際承認、奧援的手法,其實跟李登輝執政末期的概念如出一轍,在兩岸關係上,也以強化自身、拉攏外援,使台灣成為一個無法輕易為對岸文攻武嚇的存在,進而逐漸成為廣為世界所承認、接納的主權獨立國家為主。

不過,這些論調卻讓北京深惡痛絕,也造成目前兩岸關係緊繃、難以正常交流的局面。

李登輝的修憲目的

李登輝沒有完成的另一個問題是「修憲」。

事實上,國家正式啟動修憲工作是在李登輝執政時期。打從1991年開始,我國前後進行了七次修憲,時間跨越長達15年,就結果論而言,其實可以反推出李登輝當時的計畫:除打算將既有憲法改為三權分立制外,也打算將政制改為彷美國的總統制。

合理推論,李推動修憲的目的除了推動民主化進程,也希望將長年一黨獨大的國民黨變身成為「台灣的國民黨」,將「外來政權」內化為「本土政權」。

但隨著2005年陳水扁所主導的第七次修憲,已將現行憲法體制固定下來,而設置了一個「修憲超高門檻」的結果,可以看出這套現行憲法可能是為了博取最大政治利益,也為台灣現行憲政體制留下了巨大隱患。

不過,隨著2008年及2016年兩次政黨輪替,藍綠都在實際的交替執政與監督中,兩大陣營發現目前憲政體制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分明的權責系統與相互制衡的機制,包括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考監兩院空有其名而難有其實…等,因此,近幾年來,才不斷有修憲的聲浪出現,而蔡在第二任總統任期也大膽提出修憲理念,並依計劃一步步落實中。

蔡英文接續李登輝修憲工作

身為現任總統的蔡英文,早年在大學任教後出任經濟部法律顧問、國安會諮委、國統會諮委等職,幾乎是出自於李登輝一手拔擢、培養,後來兩人的互動關係,也常被人形容「情同父女」。但李蔡的「父女之情」卻和宋楚瑜、陳水扁不同,因為宋、陳都一度和李登輝決裂,只有蔡英文始終保持密切關係。

李登輝不但對蔡少有批評,甚至疼愛有加,李的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就是去年10月力挺蔡英文競選連任,2月李登輝住院後,蔡英文更每月都會赴榮總探視。

蔡英文於7月30日晚間在臉書發表貼文,自稱在擔任總統後,親身感受領導國家面臨的諸多挑戰,和做決策時必須面對的艱難處境,才能體會到李登輝當年在重重挑戰中,帶領台灣走向民主,是帶著多麼堅決的意志。

身為李登輝「兩國論」政策的召集人,現今的蔡英文正堅定地執行著李登輝當年構想,用實際行動去實踐「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但李登輝從執政初期就一直希望進行的憲政改革,卻遲遲未能完成。

這一切曾經的遺憾,如今正交到蔡英文身上。於公,就如蔡所言,已經連任的總統不再有包袱,更何況是以817萬票的歷史紀錄連任,自然應該全力推動改革;於私,蔡英文可說是李登輝關門弟子,且情同父女,承繼李登輝意志,全力推動憲政改革自也是無可迴避。

李登輝走了,但他的工作還沒做完,蔡英文能不能在未來的四年任期完成憲政體制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