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一連串的債務違約,也引發國際信評機構調降多家中國開發商信評。包括中國奧園地產、當代置業、綠地控股。研究機構凱投宏觀報告指出,最近幾週中國新屋銷售量下降,比起2019年的水準低了25%。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伊凡斯-瑞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恆大面臨的危機可能會讓購房者擔心開發商是否能兌現預售承諾,與此同時開發商土地購買量大幅下降,因為他們使用「關門大吉」以應對銷售放緩以及融資限制,這表明未來幾個月新屋項目將會進一步減少。「可以確定的是,房地產行業正在苦苦掙扎。」
中國房地產在「三道紅線」政策之下,房企接連爆雷,買氣也大縮手,傳統的9月銷售旺季迎來近7年的最糟表現,無論是新房或二手房,成交量均連續數月下跌。根據統計,前10強房企在今年的「金九」旺季,銷售額只有2920億人民幣(約台幣1.25兆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9.39%,幾乎呈現腰斬狀態。
但事情發展至此,中國人行行長易綱先前表示,中國經濟「運行良好」,但也面臨挑戰,例如某些公司「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違約風險。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則表示恆大集團債務危機在金融業的影響是「可控的」,並稱恆大的事件,是房地產行業的個別現象。
《CNBC》報導指出,恆大在9月時連兩次示警債務違約之後,已經三次未能按時對付美元債券利息,且其中一筆2022年到期、票息8.25%的美元債券,應支付利息8353萬美元寬限期將在本週到期。報導指出,恆大過去幾週到期的另外四種債券票息,該公司對是否能支付也保持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