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人物/憂800萬噸塑膠入肚 湛鬥機為海洋而戰

文/陳錦欣

每年大概會有800萬噸到1280萬噸的垃圾,是從陸地被往海裡輸送」,言談中充滿對海洋垃圾的擔憂,陳思穎是海洋大學環境工程的畢業生,現為臺灣湛藍海洋聯盟的執行長,面對海洋迫在眉睫的危機,她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從無到有打造「海洋湛鬥機」,在這場生態保衛戰中,陳思穎要跟夥伴們一起戰到最後一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海洋帶給陳思穎的除了青春回憶,還有與日俱增的危機意識。(圖/記者詹皓帆拍攝)
研發海洋垃圾湛鬥機 取代現有清潔船劣勢


陳思穎在學生時期,常跟朋友一起去海邊玩水,海洋帶給她的除了青春回憶,還有與日俱增的危機意識,陳思穎發現海洋充斥著漂浮性的塑膠垃圾,包含寶特瓶、塑膠袋等食品包裝,深潛時更可以發現許多漁具、漁網等明顯為釣客、漁民使用完卻沒有處裡妥當的廢棄物,這些都是造成生態浩劫的小螺絲釘,陳思穎曾參加過海洋淨灘、軟絲復育,但最根本的垃圾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理,「如果沒有任何行動的話,2050年海洋裡面的塑膠碎片,加起來的總重量會比魚還要多」,因此陳思穎下定決心,海洋資源保衛戰勢在必行。


目前看到的「海洋湛鬥機」已經來到2.5代,遊艇一般的大小、可以藉由岸邊人為控制方向,到指定點蒐集垃圾,看起來機動性高、便利十足。這是陳思穎帶領的「湛。Azure」團隊,苦心研發的階段性成果,在此以往,相較海洋清潔船價格不菲,一臺造價就是1200萬到1900萬,並且需要配專業駕駛人員,出動一次成本極高,人力打撈除了有安全上的顧慮,久而久之也會對清潔人員身體造成負擔,因此「湛鬥機」的發明,是陳思穎認為可以協助改善環境的最佳效益方案。

▲
陳思穎帶領的「湛。Azure」團隊,苦心研發「湛鬥機」已經來到2.5代。(圖/記者詹皓帆拍攝)
將抽象理念用樂高呈現 參賽獎金全部投入研發


2016年開始,陳思穎就開始構思如何將埋在自己心中的想法具象化,沒有學過工程製圖,也不確定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她靈機一動想起自己小時候的玩具,陳思穎用樂高搭建了「海洋湛鬥機」的模型,在原始的模型中她藉由拼樂高展示了機器的輸送帶運作、船身閘門、垃圾提籃等功能說明,也成功驗證她心中所想確實可行,這一個樂高模型就像是夢想的墊腳石,讓她一路在許多比賽中過關斬將。


然而,許多的比賽都是屬於商業競賽,陳思穎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商業模式要如何運作?」但海洋垃圾問題並非剛性需求,常常陳思穎的團隊就在這個階段被淘汰,陳思穎靠著比賽所得獎金、自己的存款甚至後來跑去貸款支撐,當錢一點一滴地燃燒殆盡,眼看只差最後一步就可以達到的目標,彈盡援絕之下她們嘗試「群眾募資」,陳思穎說:「我們前面已經努力了三年,請再給我們一次機會,我們是很想完成這件事。」透過群眾募資,陳思穎的「海洋湛鬥機」計畫,終於可以朝最後一哩路前進。

▲
陳思穎用樂高搭建了「海洋湛鬥機」的模型。(圖/記者詹皓帆拍攝)
分析海洋垃圾組成 將數據轉化成證據


每每蒐集完垃圾之後,陳思穎還有許多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數量跟成分分析,因為要將數據轉化成證據,才能做到源頭減量,看著攤在地上的寶特瓶、塑膠袋,這些塑膠產品漂浮在海中已經對生物造成不少的危害,但最可怕的是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天氣,塑膠從製造的那一刻起到變成海洋漂浮垃圾的這段期間,它無時無刻都在釋放出甲烷這種溫室氣體,「它(甲烷)的溫室效應程度是二氧化碳的21」,陳思穎解釋。

▲
陳思穎認為將數據轉化成證據,才能做到源頭減量。(圖/記者詹皓帆拍攝)
「湛鬥機」預計目標每天可以為大海清除200公斤的垃圾,一年約可達52噸,相當於一年可以清除226萬支寶特瓶,陳思穎的想法是,塑膠對地球造成的影響雖然注定不可逆,但現在開始也未嘗不是一個機會,「我想用50年造成的汙染,或許花100年是有機會改變的」。



陳思穎小檔案

年齡: 36

服務單位: 社團法人臺灣湛藍海洋聯盟

職稱: 執行長

專長: 海洋環境料分析、海洋化學

《NOWnews今日新聞》,推出專題企畫《#Tag人物》,不用過多的視覺包裝,更沒有花俏的特效動畫,我們希望最真實呈現人物主角的生命故事。衡量成功人生的指標,從來不該是世俗眼裡的單一標準,夢想有千百種可能。讓我們用不同的視角,看見追夢的勇氣和堅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