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債務陷阱奪取戰略港口?智庫:北京算得更精

▲外界認為,當參與一帶一路計畫的國家無法還出貸款時,中國會藉此奪取戰略港或機場,但智庫指出,北京更偏好流動性資產,以避免冗長的法律過程。圖為肯亞蒙奈鐵路。(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外界認為,當參與一帶一路計畫的國家無法還出貸款時,中國會藉此奪取戰略港或機場,但智庫指出,北京更偏好流動性資產,以避免冗長的法律過程。圖為肯亞蒙奈鐵路。(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參與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東非國家烏干達近來傳出,可能將因無力償還巨額債款,面臨國內唯一一座國際機場的控制權讓給中國控管的局面。雖然這個消息隨即遭到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館否認,不過也顯現出外界對於北京利用一帶一路計畫,在沿線國家形成債務陷阱,進而控制戰略港口與機場的既定印象。不過國際發展研究室AidData執行長派克斯(Brad Parks) 對此有著不同見解,派克斯認為,中國更偏好「拿了就走」的流動性資產,以省去麻煩冗長的法律過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dData執行長派克斯(Brad Parks)近日接受美國時事雜誌《外交家》專訪,談論對於「一帶一路」計畫的看法,派克斯指出,中國透過一帶一路計劃向海外放貸有三大要點。第一,自從「一帶一路」倡議宣布以來,中國在沿線國家開銷以2:1的比例超過美國。然而中國是靠著靠著借貸模式而非援助達到這驚人的數字,並保持貸款與輔助金的比例為31:1,其中有許多貸款的定價已經等於或是接近商業利率。

其次,接受貸款的國家都少報了其對中國實際和潛在的還款義務,這個金額相當於接受貸款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5.8%

第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現「買家懊悔」(buyer’s remorse)的現象日益明顯。高達35%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在實施過程遇到了重大的問題,例如貪腐醜聞、勞工違法、環境公害和民眾抗議,讓項目暫停或取消的情況逐漸增加。

▲(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遇上了勞工違法等重大問題。圖為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派克斯指出,中國目前的債務負擔比起先前理解的還要高出許多,42個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現在對中國的公共債務風險規模,已經超過了自身GDP的10%。

中國國有銀行正透過更強而有力的保障措施來管理還款風險。在2000年代初期,中國的海外貸款大約30%為抵押品、第三方還款擔保或信用保險。在一帶一路倡議時代,這一數字甚至飆升至將近60%。

對於北京而言,降低風險的最佳工具是「抵押」,中國國有債權人向海外借款人提供的50筆最大貸款中,高達40筆抵押品。然而,中國國有銀行更願意以港口和電網等非流動性實體資產作為抵押。

媒體過去大肆報導,借款國在無法還款時,戰略港口與機場會淪為北京控管,但是派克斯認為,這是新聞塑造出的神話。派克斯指出,中國放款人的做法比這更佳精明,他們更願意使用「拿了就走」的流動性資產。

通常中國放款人會要求借款人在離岸、貸方控制的銀行帳戶中,保持最低現金餘額。如果借款人拖欠還款,這家中國國有銀行就可以直接從銀行帳戶中扣除資金,而無需處理諸如向法官追討逾期債務的法律麻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