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吳崑玉/各位長官政策口號出檯前做過演習嗎?

▲隨著Omicron疫情爆發,台灣確診數飆升,但從中央到地方首長卻沒有實質有效的政策應對。(圖/指揮中心)
▲隨著Omicron疫情爆發,台灣確診數飆升,但從中央到地方首長卻沒有實質有效的政策應對。(圖/指揮中心)

文/吳崑玉

「歐米恐龍」(Omicron)疫情爆發,雖是輕症居多,但也不免引起恐慌。更令人恐慌的是,從中央到地方首長,「共存」沒有策略,「清零」已被封存,「升級」怕惹民怨,「封城」沒那本事,喊「新模式」沒有SOP,「3+4」沒有量能,「以篩代隔」又缺篩劑,每天記者會好似賭桌叫牌,預估確診數形同政治籌碼,在在都讓民眾們覺得這個政府已經亂套了,上上下下,中央地方,講來講去似乎只有一條辦法:「自主管理,生死由命,政府民眾,一起躺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情至今已經兩年,但病毒變異太快,疫苗和藥物才剛研發出來便已過時。用疫苗打三劑對付歐米恐龍,形同叫三個老爺爺去對付一個小孩兒,因為嬰兒床還沒搭好。這場防疫作戰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一開始歐美死了一大堆人,現在卻已幾乎做到群體免疫,醫療體系撐住沒倒,陸續開放恢復正常社會生活。反而是一開始自詡抗疫大國的中國,現在卻落得「北上廣深,四大皆封」,而且封得毫無道理,不符成本效益,餓死的恐怕比病死的多。到底誰才是對的?實今是而昨非,誰知過半年歐美會不會又亂套了?或中國垮到癱了。上無標準指引,外無參考模範,政府官員們急如熱鍋螞蟻,不亂也難。

這種混亂的危機情境卻正是台灣政府官員最害怕的痛點。咱們這個政府,官員們思考事情總要「周延」,卻很抗拒「實驗」。長官要的是面子上萬民讚頌,至少不要被罵被嫌,而不是裡子骨能解決問題,至少穩住局面。但面對未知情境,戰爭之霧,需要的正是不斷摸索、模擬、與實驗,那是一套與現行官僚系統思維與法令制度完全不合的「方法論」。如同管理上的「蜜蜂理論」,「周延」講的是「每分錢都用在刀口上」,是那85%在花田採蜜工蜂們幹的事。但現在那塊花田已經採不動了,需要的是有15%的蜜蜂出去尋找新的花田,但沒有一個長官,沒有一個單位,在過去兩年中,認真而及時進行假設-搜索-實驗-尋求其他解方-預置所需資源這類事,於是又一次的手忙腳亂,幹聲連連。

之前就寫過,蔡政府最大的問題是「管理」,而不是政治。但許多英系政治幹部們有興趣的是延續政治生命、掌握政治權力、甚至分配撈取利益。所以近日跟爆米花一樣,公視也爆,華視也爆,台電出事,台鐵出事…,不斷連環爆。這些都是管理系統上出的小問題,慢慢累積成了政治上的炸彈;是平日身體上的小病不斷,那天保生大帝休假,就一夕演成多重器官衰竭。這些事跟疫情處理一個樣,而且不光是中央蔡政府所獨有,柯P和猴爺等地方政府也有同樣的毛病:忽視潛在風險,吝於實驗探索,等問題來了再想辦法應付,出了事就只會震怒、究責、拔官,而不是勤做AAR(After Action Review,行動後檢討),把每次行動都當成一次實驗,累積經驗教訓,把經驗教訓整合進SOP,不斷改進。於是使得每次遇到有點類似的新狀況,都像遇到新戀情一樣激動,重新再走一遍幼幼班初級學習課程。

什麼叫面對未知狀況時的實驗精神?某次黨內選舉,初步計劃是上午投開票,下午開中央委員會。問題是沒有人知道一萬多票開票會開多久?於是我們就拿一百張票來走一遍流程,算出開一張票所需單位時間,再乘以一萬多票,算算最少要開四到五小時,絕對不夠時間接著開委員會議,於是決定分開辦理。

同理,不論中央或地方,在過去幾個月中,如果精確統計過走一遍居家隔離行政流程所需時間,確診、核對居隔者身份、開隔離單、解隔離單、設電子圍籬、解電子圍籬,如果時間太長就設計更快的網路或自動化處理方式。新方法可以找人少的鄉鎮或某個小區域「擇點試辦」,假設全區人口20%同時感染,「演習修正」找出Bug,測試量能極限,系統成熟後再召集相關單位作業人員開講習班「教育推廣」。只要有一個縣市政府或中央部會實驗過這個流程,只要一個,現在就不會有行政作業量能跟不上3+4的問題,或打從頭就不會有3+4這個政策,怎會出現現在這種「院長拍板,市長們叫板」的荒謬窘況?!

很多人罵政府螺絲鬆了,其實罵錯了,這政府根本沒有應對未知狀況的螺絲,應變系統根本是拿膠合板上強力膠再綁兩根鐵絲組合的模型,齒輪一動就解體了。那不是一個人或一個黨的問題,而是多年來的歷史共業。無數學者專家,寧可宿夜匪懈的研究討論,甚至開記者會互嗆互罵,就是沒有人願意下手做個實驗,沒有改進系統或精進流程,罵完人自己也沒有更好的取代方案。於是,我們永遠只有僅供作圖展示的「模型」,而沒有真正能夠運轉的「模式」,到頭來一切只能靠老天眷顧。什麼「超前部署」?「軟式封城」?「新防疫模式」?沒有目標、策略、流程、步驟、指令,沒有具體備好量能,都是個屁。

說到頭,這個政府一天到晚被人罵,根本原因不是對立政黨之間的抹黑攻詰,而是面對疑難雜症時的處理手法與應變能力,連一個中小企業的PM專案經理都不如,人們自然嫌棄政府官員與政治人物們,覺得這些米虫都在糟塌我們的稅金,要改善你們還要罷工抗爭,你們這種作業水平,沒下放勞改算不錯了,憑什麼嗆聲?不論政治人物或政府官員,該重修的是管理學分,不是去拿什麼管理學位。許士軍很多年前就講過,「管理」(Management)應該是一個又一個的「專案」(Project),而不是一種「學位」(Degree),但文憑主義的台灣,尤其台灣官場,永遠只重視後者,卻把前者的精神全給消滅了。

有個笑話說,知道為什麼卻不一定行得通,這叫「理論」;知道行得通卻不知道為什麼,這叫「實務」。我們則是「理論與實務兼具」,什麼事都推不動也行不通,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這正是現今台灣的寫照。再這樣下去,不用講笑話,我們的政府與官員,本身就是個笑話,而且天天開記者會搞笑,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email protected]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