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7大QA一次搞懂! 全球急速擴散已攻進亞洲

▲「猴痘」已在非洲以外的35國累計超過2500例個案,新加坡衛生部21日也表示,發現東南亞第一例患者。(圖/翻攝自世衛官網)
▲「猴痘」已在非洲以外的35國累計超過2500例個案,新加坡衛生部21日也表示,發現東南亞第一例患者。(圖/翻攝自世衛官網)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前新冠肺炎才在全球肆虐,不料現今又傳出「猴痘」已在非洲以外的35國累計超過2500例個案,新加坡衛生部21日也表示,發現東南亞第一例患者;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也指出,上週本土出現疑似通報,所幸後來已排除,為此,《NOWnews今日新聞》幫讀者整理「猴痘」常見問題,7大QA呈現讓您一次搞懂該病症狀。

Q1.猴痘是什麼?

猴痘是一種罕見傳染病,1958年由丹麥一所專門研究小兒麻痺的實驗室,從食蟹猴爆發的水皰病中發現,1970年剛果出現首例人類病例,此後平均每年發現上千病例,但極少出現在非洲外,本波疫情約2022年5月在英國開始傳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猴痘」在1958年,由丹麥一所專門研究小兒麻痺的實驗室,從食蟹猴爆發的水皰病中發現。(圖/取自Pixabay)
▲「猴痘」在1958年,由丹麥一所專門研究小兒麻痺的實驗室,從食蟹猴爆發的水皰病中發現。(圖/取自Pixabay)
Q2.本土目前有相關病例嗎?

疾管署在6月24日公布我國首例境外移入猴痘之確診個案,是一位20多歲本國籍男性,自德國入境。而7月7日公布了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分析結果,為B.1西非株基因型,為2022年歐美流行型別。

Q3.猴痘傳染途徑?

猴痘病毒可以透過肉眼無法分辨的皮膚傷口、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亦有非洲紀錄顯示,若直接接觸受感染的動物血液、體液、黏膜,即可能造成動物對人傳播,另外不當食用此類動物,也可能是病毒向人類傳播的來源之一。

▲猴痘(圖/美聯社)
▲感染猴痘的病患,全身會出現類似於天花的水泡。(圖/美聯社)
美國一名獸醫表示,在2003年曾經意外染病,他指出,當時接觸了客戶攜帶的草原犬鼠,沒隔多久後就出現類似流感的病症,包括發燒、暈眩、噁心、疲勞、頭痛等,其中拇指還出現一個明顯水泡,所幸依靠抗生素等藥物,身體很快復原,但拇指的疼痛感仍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研究顯示,人與人間雖有出現交叉感染,但此類情形仍屬少見,會發生通常是在長時間面對面,導致呼吸道大飛沫傳播,或是透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被汙染的物體(個人衣物等)傳播,另外,過去也發生過母嬰感染,或因醫療行為而染疫的情形。

Q4.猴痘的症狀有哪寫?該如何通報?

猴痘潛伏期通常在7到14天,早期的症狀包括頭痛、肌肉疼痛、發熱、疲勞;發熱1到3天內,病患身上會出現類似天花的皰疹,約有95%病例出現在臉部、手掌與腳掌75%、口腔70%、生殖器30%、結膜20%,約有5成患者患有淋巴結腫大。

疾管署指出,若有臨床醫師碰到疑似個案,可於傳染病通報系統選擇天花選項,並備註疑似「猴痘」,將檢體送往昆陽實驗室採檢。

Q5.猴痘致死率有多高?

猴痘目前分為2個演化支,分別為剛果盆地支和西非支,前者致死率達10%,先前已有研究發指出會人傳人;後者致死率不足1%,但在2022年猴痘爆發後,才發現有人傳人情形。

▲歐美近日陸續傳出猴痘感染病例。圖為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全球多個國家陸續傳出猴痘感染病例,圖片中為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Q6.有預防猴痘的疫苗嗎?

猴痘目前尚無特定療法,但研究指出,天花疫苗對猴痘的防護力約有85%,對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於2019年,核准由含有減弱天花病毒株製成之新疫苗(JYNNEOS)。

▲全球多地陸續出現猴痘病例,引起世衛組織關注。(圖/美聯社/達志影像)▲研究指出,天花疫苗對於猴痘防護力約有85%,但WHO仍表示,減少人群感染唯一方式就是提高對危險因素的認識,開展宣傳教育。(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Q7.預防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與病人密切接觸,是傳播病毒最重要的因素,在沒有特效治療與疫苗的情況下,減少人群感染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對危險因素的認識,開展宣傳教育。

疾管署也呼籲民眾,盡量將食物徹底煮熟後再詞用,若有返國民眾出現相關症狀,務必主動告知機場、港口檢疫人員,同時向醫師說明旅遊接觸史。(編輯:陳苾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