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溺水,其實是一個過程。根據外媒USA Today的報導,通常人們都將「溺水」和「死亡」聯想在一起,但是溺水並不會立即導致死亡,世衛將溺水定義為一種由於浸濕、或浸泡在液體中而導致呼吸困難的過程。
在溺水這個過程中,水首先會被吸入後口咽部,(posterior oropharynx ),即喉嚨,接著往下流到喉部(larynx),即聲帶,這時喉部會引發痙攣和咳嗽,防止水進一步沿氣管進入肺部。到此階段,若孩子離開了水就沒事,但是如果依舊長時間浸泡在水裡,可能在換氣、吸氣的時候使水進入肺部,才會導致溺水。

這種「不在水裡而溺水」的緊急狀況,除了「乾性溺水」,又被稱作「繼發性溺水」,術語各不同。專家指出媒體不應該大肆宣傳這種帶有誤導性的術語,讓人困惑,還分散了父母的注意力,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癥狀,而非術語。
2002年,世衛對溺水進行了以下幾種分類:無受傷溺水(Drowning without injury)、受傷溺水(Drowning with injury)、致命溺水(Fatal drowning)。

小男孩最初的癥狀類似於胃病,有嘔吐和腹瀉,一周後他突然呼吸停止,醫生發現他的心臟和肺部周圍有液體,診斷為「乾性溺水」。這則新聞發佈後引起很大的轟動,然而實際上屍檢證實小男孩是死於病毒性心肌炎——與溺水無關,純粹是被媒體所誤導,人們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小男孩離水後、在乾地上溺水的奇異情況。

- 呼吸困難或說話困難
- 煩躁或異常的行為
- 不停咳嗽
- 胸部疼痛
- 過度嗜睡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別放棄治療!中重度病友健保武器選擇多!
冰箱太久沒清髒如馬桶!專家指2大風險,簡單4步驟輕鬆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