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分鐘心跳飆破300 心房顫動主因為心臟不正常放電
一個人的心跳正常值,在休息狀況下約為每分鐘60至80下,而心房顫動發作時,患者心房的跳動則可能高達每分鐘300-600下。江承鴻醫師指出,其因為人體心房老化或病變,造成左心房與肺靜脈交界地方的肌肉,產生不正常放電,進而影響到心律,故發生率也會隨年齡上升而增高,根據研究數據統計,75歲以上族群高達10%有心房顫動問題。除此之外,患有甲狀腺亢進、高血壓、糖尿病或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平時作息不穩定,有抽菸、酗酒習慣者,也都是心房顫動的高風險族群。
江承鴻醫師提醒,即便已被診斷為心房顫動,若發現相關症狀發作頻率及次數增加、時間越拉越長或是難以耐受藥物的副作用,皆需及時回診檢查,考慮是否進行進一步的介入治療。
冷凍消融大幅縮短手術時間 協助降低手術風險
現今臨床上用以治療心房顫動的介入治療主要有兩種,一為射頻消融,也就是俗稱的「熱電燒」;另一種則為「冷凍消融」,透過微創切口,自鼠蹊部沿著下腔靜脈,伸入一條頭部有冷凍球囊的導管至左心房,進行冷凍治療,讓產生不正常電流的局部肌肉壞死,進而改善心房顫動的問題。江承鴻醫師表示,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施作時間」,冷凍消融執行速度較快,不像射頻消融需一點一點慢慢燒,可大幅減少手術時間,進而降低術後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另外,國外也有大型研究結果顯示,相較射頻消融,冷凍消融導管治療可減少約1/3再次進行消融治療的機率,同時也能降低患者術後的住院率。
事實上,有些患者會因消融治療目的為破壞局部心臟肌肉,進而對其安全性產生疑慮,江承鴻醫師表示,不論是射頻消融還是冷凍治療,發生併發症或後遺症的比例都相當低,若患者實在擔心,臨床上會建議選擇治療時間相對短的冷凍消融,使其更能安心接受治療。然而每位患者的情況不同,在手術前應與醫師討論,經專業評估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療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0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