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貓熊館長陳玉燕表示,8月23日保育員觀察到「團團」出現走路不穩等異常行為,回溯監視器之後發現當天上午7時多,「團團」嘴邊有白沫,獸醫由這些徵兆判斷是癲癇,8月30、31日「團團」也還有各發作1至2分鐘。

動物組長王怡敏說,檢驗結果一般1至2週會出爐,但也要看實驗室排程,一旦有消息會馬上讓大家知道。
鄭秋虹表示,因為已經有病兆,會讓「團團」吃抗癲癇藥物並密切觀察。
陳玉燕指出,「團團」自檢查過後都在後場休息,食慾與行動力已恢復到8、9成,不過確實與生病前有段差距;而除了發作那幾天,「團團」生活作息都算正常,未受癲癇影響。

王怡敏表示,園方持續跟中國大陸臥龍的大貓熊中心保持聯繫,相信對病因跟治療會有更好的方向。至於邊境開放後會不會邀請陸方來台會診,則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鄭秋虹說,大貓熊癲癇案例,目前只有臥龍有幾個個案,但每隻個體的發病原因與病程不盡相同,且大貓熊算稀有動物,數據收集與分析上比較困難,能做的都會盡力。
「團團」已算老年大貓熊,媒體關心另一半「圓圓」是否也要安排腦部MRI(磁振造影)。鄭秋虹表示,「團團」與「圓圓」本就會做例行檢查,會再討論是否要對老年個體定期做MRI,也取決於「圓圓」日常的生理表現。(編輯:方沛清)1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