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勿讓外送員變類奴隸 江雅綺:盼平台與勞工雙贏

記者施怡/台北報導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使用外送已變成社會大眾習以為常的一種習慣,但外送產業的問題近年逐漸浮上檯面,《NOWnews今日新聞》今(1日)舉辦跨世代線上論壇,主題「法規孤兒——外送員」,邀請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立法委員賴香伶、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副教授江雅綺以及律師馮昌國,研究如何在產業發展與勞權保障中取得平衡點,外送員到底該不該立專法來保護與規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技對法律新挑戰

針對外送產業的這些問題,江雅綺說:「公部門一定要帶頭介入,制定新法。因為目前平台角色太大,單一消費者或外送勞動者解決問題有困難。」新科技對法律的挑戰很大。以前店家對消費者,或是外送員對消費者,都是簡單的兩面關係,但是現在多了一個第三者(平台業者),法律上怎麼定位,要負多少責任,這些消費者的糾紛關係,平台應該負多少風險,外送員的勞動權益,平台應該付多少多大的責任?這些問題原本的法規都無法涵蓋。

對於有人將計程車產業,跟外送員產業一起討論做比較,希望未來能收基本外送費,江雅綺說:「很大差異點!計程車產業是受到特殊管制的產業,外送員的摩托車做外送服務,在原來的法規規範裡面,不是特殊管制的產業,若要把外送平台的產業,放在任何一個法規,都有困難。要列一個專法,才不會每次討論(問題),在衛生法要修一下,在勞動法要修一下,在每一個相對應的傳統法規裡面都要修一下,還可能掛一漏萬,新興產業對比原來的法規就有不一樣的特性,要把外送平台的產業,放在任何一法都有困難,所以應列一個專法,而不是用原本的法律修。」

外送薪資月入十萬 勿把特例當常例

「許多看不見的成本,根本沒有被計算進去。」江雅綺說,如果從薪資面看外送員的問題,可以觀察的面向應該更多。第一個,10萬塊這個數字,可能沒有計算到車子、油錢的成本,可能因為急著要跑單,受傷的成本,這些都沒有被計算進去。另外時間成本也沒有被考量進去。如果一個人10萬元的薪資,是一天跑20個小時高工時換來的,就算他自己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但從公共利益和國家的角度,也有討論的空間。所以根據調查2009年到2020年平均每位外送員薪資是11000元到13000元,大部分外送員其實是把這個工作當兼職,外界不該放大看這些特例。

機器人處理客訴爭議多

新科技外送平台還有一大爭議,對於勞動者的考評,消費者的客訴,平台都用一個自動化大數據的機制回覆。江雅綺說,這樣的機制並不細緻,無法顯示出單一個案的問題,更無法將環境,天氣各種以人為本的考量,當作評比的參考,但對於平台業者而言,這是成本上的考量,要解決使用大數據格式化所產生的客訴爭議,並非易事。

江雅綺最後強調,建議台灣參考國外的類僱傭關係,而非用單一雇用關係,或是單一承攬關係,因為這些和現行制度都有落差,不要讓這些勞動者變成類奴隸,這些外送平台業者也能重視企業ESG精神,創造雙贏。

《NOWnews今日新聞》打造屬於所有網友的倡議平台「CROSSROAD跨世代」,讓對社會議題有想法的民眾能夠凝聚共識,促進社會發展,喜愛參與公共政策討論的網友們,只要在跨世代提出你認為需要被討論的重大提案,經由網路群眾附議後,《NOWnews今日新聞》就會進行追蹤報導,甚至舉辦小型論壇來增加議題輿論關注度與交流空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