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徐賢達主任表示,腦下垂體位於頭顱底部蝶鞍構造部位,在掌管眼睛視覺的視神經交叉下方,是個直徑不超過一公分的微小腺體。根據英國研究指出,腦下垂體腫瘤發生率達13.6%~17.8%,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若腦下垂體腫瘤發生出血栓塞或壞死,導致蝶鞍內壓力陡升,壓迫周圍組織,出現腦下垂體中風徵兆,如頭痛、嘔吐、脖子僵硬、視力受損、神智不清,急遽惡化下可能出現失明、賀爾蒙失調甚至死亡,因此須盡快予以手術切除,以期對周圍組織減壓。
經鼻腔內視鏡微創手術 安全性、成功率大幅提升
現今醫療技術進步,腦下垂體腫瘤的切除方式,由「傳統開顱手術」革新為「經上顎骨微創手術」,近年更以「經鼻腔內視鏡微創手術」為主要處置方式。鼻腔離腦下垂體僅有10公分的距離,以鼻腔內視鏡配合影像導航系統,通過蝶竇達蝶鞍處,磨除蝶鞍骨頭深入病灶,再以精細器械一點一點將腦瘤取出,完成手術減壓。
出現視覺障礙 應盡快到對應科別確認
徐賢達主任提醒,腦下垂體腫瘤的手術方式已經十分成熟,但若延滯過久,視神經長期受到壓迫,視野與視力將無法恢復,因此如有視覺障礙,請盡快就當下症狀到對應科別做確認,但若伴隨劇烈噁心嘔吐的症狀,則能考慮直接至神經外科進行檢查,避免延誤治療而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4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