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大推《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由兩大國民男神許光漢、林柏宏主演,破億票房導演程偉豪執導。(圖/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由兩大國民男神許光漢、林柏宏主演,破億票房導演程偉豪執導。(圖/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文/柯志遠

喜劇不好拍不好演(難在「度」的把控,難在娛樂之外能否兼顧到「言之有物」),新春賀歲前後的兵家必爭檔,可喜地催生出了「台式喜劇」的新面貌與新格局,《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以幾近荒謬張狂的喜鬧致敬家庭價值的嚴肅,《詐團圓》以跨越語言、類型區隔的大開大闔沉澱出家人之愛的無私與緜長,開拍之初即以題材大膽、雙男神卡斯引起市場矚目的《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同樣在極快節奏、眼花撩亂的喜劇基調上成功建構了誠懇、深邃的社會關懷主題,感官上目不暇給,內核的題旨卻是極其柔軟甚至悲憫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的觀影經驗是超乎預期的驚喜,具備了超乎想像的「情感視野」和「完成度」,是我個人2023至今最喜歡最想大力推薦的台灣電影!請相信:這絕對不只是一個譁眾取寵的搞怪喜劇。看電影時心裡最常浮現的OS.是「演得太棒了!」許光漢、林柏宏真的有機會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第一對因喜劇而奪獎的「雙黃蛋」金馬影帝!(彼此增潤、激盪、成就了對方的角色高度,必須同時受到肯定,缺一不可。)

兩個男主角的演技是全片最大的亮點,演得太真實,太有份量,讓你直覺接受眼前真有那樣一個活生生的警察,跟一個活生生的鬼!(咦?)兩個角色之間的撞擊、磨合、理解,乃至關係質變所發酵出的包容、信任、依賴,在兩份自然、精準的生動演技詮釋下完全成立,所有過程裡的細膩處無不扣人心弦,所有不刻意放大的幽微層次,無不脈絡鮮明,並且讓人過目難忘。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主打腐女最愛的「BL男男戀」,並加入傳統習俗的「冥婚」元素。(圖/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主打腐女最愛的「BL男男戀」,並加入傳統習俗的「冥婚」元素。(圖/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一個遺留在人間的幽魂,必須了卻心願才能離開」這樣的哏在各國恐怖、靈異電影裡並不罕見,導演程偉豪俐落地運用冥婚、同婚立法、台式GAY BAR以及海量卻不違和的台語國罵成功地完成了接地氣的「本土化(localization)」,其中,跟性有關的對白、影射多到滿出來,卻又顯得渾然天成,讓人覺得本來就應該那麼說那麼做那麼想。

凸梯的開頭引人入勝,但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敘事結構並沒有在容易「博眼球」的表象喜劇上浪費太多篇幅,博君一笑的「類綜藝」元素見好就收,很快便直接切入角色內在情感層面的聚焦,「喜劇VS.寫實」的尺度拿捏堪稱完美,活潑熱鬧的天馬行空底下,始終都有對人物真正心理狀態的「梳理」在托著,因此不會讓喜劇流於浮誇、廉價,不會讓人大笑之後空洞而過,這是這部電影的品味、質感,也是不宜把他當成單純喜劇來看待的良心與企圖。

戲的開宗明義,看似凸顯了現實社會的潛在「歧視」:死gay、恐同、花瓶、「你們這種人」…,結果卻用了一個如此脫離現實的情節設定,那麼深刻那麼真誠地,完成了一個跨越「有形框架」的宏大主題:人心的交流,情感的互通,是因內在的良善與關愛而建立,跟任何身份的「標籤」都沒有關係。

▲許光漢在《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首次挑戰拍喜劇。(圖/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許光漢在《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首次挑戰拍喜劇。(圖/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同志」族群乍看離經叛道,被傳統保守理念視為洪水猛獸,其實他們才是最渴望家庭的一群人,電影的結尾浮現出這樣的「反證」,擲地有聲,格外感人。天外飛來一筆的「上輩子你養我,這輩子我養你」也顯得合情入理,毫不突兀,深入而淺出,卻讓人強烈共鳴。

跟林柏宏死前與「前男友」跟父親之間究竟發生什麼事抽絲剝繭的「懸念」比起來,劇中刑案偵破的過程並不複雜(也設計了幾個頗具「意外」效果的反轉),但不妨把它視為一個「載體」,人跟人之間(社會上被做不同「歸類」的人之間、家庭裡的世代與世代之間)怎樣「消弭偏見,真摯擁抱」,才是呼應普世價值的核心主題。

除了兩個讓人刮目相看的男主角(林柏宏活靈活現的「GAY樣」,完全不像「演」出來的。許光漢演技的「準」跟「穩」,比諸以往更是明顯的更上層樓了),王滿嬌、蔡振南的戲份雖不甚多,前者真摯感人,後者突破形象,都讓人眼前一亮;而庹宗華的父親一角,深刻地扮演了串聯影片主題的「鏡頭」功能,由他的視角(立場)之於兒子性向的質疑、盛怒到接納,滿載了貼近整個社會對這個議題的態度演變,是劇本中一個耐人省思的雋永設計,也是一次爐火純青的演技發揮。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