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灣人權 國際特赦組織發布年度報告

▲國際特赦組織於29日召開記者會,發布年度人權報告。(圖/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國際特赦組織於29日召開記者會,發布年度人權報告。(圖/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記者賴正琳/綜合報導

國際特赦組織於29日召開記者會,發布年度人權報告,多個民團和立委指出各國對人權義務履行程度的不一致,削弱了國際人權體制,也說明在全球武裝衝突下的各種人權侵害,以及表達自由在全球持續受到壓迫的現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表示,2022年發生的俄烏戰爭,不僅引發能源及糧食危機,破壞了脆弱的多邊體系,更曝露國際體系及世界各國在處理人權問題上,仍無法同心協力維持人權標準及普世價值,如歐盟張開雙臂接納逃離俄羅斯侵略的烏克蘭難民時,卻持續拒絕那些逃離阿富汗和敘利亞戰爭與壓迫的人們。國際社會應更積極的面對、處理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人權問題。

立法委員陳培瑜強調,台灣雖立法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多年,但不少兒童至今仍需面對各種身心暴力。據統計,2021年1萬多起兒少受虐案中,超過53%施虐者為父母,為保障兒童不受任何形式的身心暴力,因此政府相關局處應給予家長足夠支持,以正向教育取代打罵、施虐;台灣近年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上升也反映出兒少身心健康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包含學業壓力、霸凌、不當對待等。陳培瑜委員說明,針對青年兒少自殺事件,應建立回溯調查機制,了解背後的原因等,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立法委員邱顯智表示,俄烏戰爭期間,許多人流離失所,連無法參戰的兒童也被迫陷入危險處境。根據德國時代周報,超過1萬6000名烏克蘭兒童被帶到俄羅斯領土,實施再教育及遭受虐待。俄羅斯兒童權利專員Maria Lvova-Belova則遭國際刑事法庭通緝。

邱顯智也提到,遠洋漁工所面對的人權問題,包含因為沒有無線網路可使用,而無法確認薪資有沒有匯入等,以及在越鋼案中,即便有義務律師願意協助,外交部仍不願提供委任狀等,台灣制度保障乃至公民社會的接納,仍有許多不足,彷彿回到戒嚴時代,把人從權利的主體,推到邊緣。他將持續監督政府及有關單位,並與公民社會持續溝通,期許人權能成為團結台灣的共識。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表示,人權狀況儘管有微弱進展,仍有黑暗需要面對,如政府雖提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但其措施無法根絕對遠洋漁工的強迫勞動,九成以上的女性家庭看護工,也處於易受到性騷擾與性剝削的風險,甚至無法自由更換雇主等,皆不符國際人權標準的狀況中;在Covid-19防疫上,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七條所賦予的行政權,做出多項反人權的措施,如以防疫為由,限制確診者行動,剝奪大量選民投票權,有超過6萬確診選民受到影響;台灣企業與人口販運集團在海外侵害人權的行徑,如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一系列人權侵害與污染事件、鞋廠寶成在仰光與緬甸軍方一起鎮壓工會與工人等,都值得受到持續關注。更多人權議題歡迎前往官網,深入瞭解年度人權報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