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海洋生態護育!國海院與水試所合作培育量化本土大型海藻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合作,成功培育及量化本土大型海藻。(圖/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合作,成功培育及量化本土大型海藻。(圖/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記者黃守作/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合作,於日前成功培育及量化本土大型海藻,未來可高值化應用於食品、生醫、能源及環保等產業,並可配合推展政府「台灣2050淨零轉型」政策,提升我國海洋碳匯增量功能及海洋生態護育效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陳建宏表示,為因應氣候變遷對我國生態環境及國家安全威脅,政府分別於去(111)年3月及12月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及「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國家海洋研究院為推展12項關鍵戰略中之第9項「自然碳匯」,於今(112)年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跨部會合作,共同開發陸域大型海藻培育槽及本土大型藻種量化技術,藉以提供穩定的種苗來源,對於海洋棲地復育及提升海洋碳匯能力,均有所助益。

▲國家海洋研究院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合作,成功培育及量化本土大型海藻。(圖/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國家海洋研究院與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合作,成功培育及量化本土大型海藻。(圖/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陳建宏說,國家海洋研究院配合中央政策布局具長期減碳潛力之自然碳匯,今年研究人員在台灣南部海域採集48種本土種大型海藻,並將採集的新鮮藻體,移至陸域水槽內培育及量化大型海藻,而合作研究團隊透過設計陸域水槽及改良藻種生產培育模式,包括調控自然光源、使用流水培育不施肥、設置氣泡幕,以及降低採收藻體的人力成本等,藉以穩定提供藻種來源,予以高值化循環應用。

▲國家海洋研究院跨部會與水試所合作量化本土大型海藻。(圖/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國家海洋研究院跨部會與水試所合作量化本土大型海藻。(圖/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
陳建宏指出,大型海藻經團隊培育後,目前篩選出2種本土大型海藻,為長莖葡萄蕨藻(俗稱海葡萄),以及粗龍鬚菜,適合量產,這些藻種在培育及量化過程中皆渡過夏季高水溫及鹽度變動大等不利培育的水文環境條件,經過1個月培育後的生物量變化,長莖葡萄蕨藻的生長速度最快,約增長9倍,而粗龍鬚菜增長3倍,對提升我國海洋碳匯增量功能及海洋生態護育,有所效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