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慢吞吞!他以為筋骨老化 健檢驚見「指數近4千」快爆血管 

▲有民眾發現走路比以前慢、移動力差很多,以為是老化,健檢後驚見心血管鈣化指數飆到3755,冠狀動脈阻塞風險極高。(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葉政勳攝)
▲有民眾發現走路比以前慢、移動力差很多,以為是老化,健檢後驚見心血管鈣化指數飆到3755,冠狀動脈阻塞風險極高。(示意圖,非當事人/記者葉政勳攝)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何先生一直以來都沒有定期健檢的習慣,最近體力明顯下降,走路也比以前慢,他自覺就是老化,去看骨科,發現脊椎退化並長骨刺,但家人認為移動力差很多,事情恐不單純,於是安排他接受詳細健檢,結果證實脊椎輕微退化,卻驚見心血管鈣化指數飆到3755,冠狀動脈阻塞風險極高,原因與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有關 。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說,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僅次於癌症,有家族史、肥胖、抽菸或三高族群等都是高危險群,但心血管出現異常通常沒症狀,少數患者或等到嚴重時,才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流鼻血、兩肩酸痛,更明顯會有噁心、嘔吐、昏迷、無力等不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肥胖率遠超日本10倍之多,不少網友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台灣人太愛外食」。(示意圖/取自pixabay)
▲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僅次於癌症,有家族史、肥胖、抽菸、三高族群都是高危險群。(示意圖/取自pixabay)
若血壓太高,會造成動脈阻力增加,進而導致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硬化,嚴重時可能阻斷血液流動,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心肌會在瞬間因缺乏氧氣、養分而受損,這時會出現急性胸痛、冒冷汗、暈眩、嘔吐等症狀,甚至死亡。

一般心血管鈣化指數若低於100,10年內發生心臟疾病的風險為4.7%;指數在100到300之間,風險將升至8.3%;指數超過300,風險將增為13.1%。而何先生的心臟鈣化指數衝到3755,風險已高到難以推估發病機率。
 
錢政平表示,想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必須透過健檢才能清楚心血管健康狀況,若有三高,可搭配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或進一步安排高階影像查如腦心血管磁振造影,以便觀察血管有無病變,及冠狀動脈鈣化分析(CAC),以確認冠狀動脈鈣化程度,平時則應養成運動、均衡飲食習慣才好。

🟡心血管鈣化注意事項

📍超過45歲後應定時測量血壓,最好每天早、晚各量1次

📍戒菸,減少飲酒

📍培養運動習慣,不熬夜

📍氣溫下降時注意保暖 

📍定期健檢掌握心血管健康狀況

📍若有三高,健檢可搭配頸動脈超音波,或腦心血管磁振造影、冠狀動脈鈣化分析(CAC)等檢查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