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質詢」藍委稱立法後再交代 林俊憲:先吞再告訴你有沒有毒

▲國民黨今日召開記者會,面對外媒提問如何定義「反質詢」,吳宗憲表示立法後會向人民交代。(圖/記者吳翊緁攝)
▲國民黨今日召開記者會,面對外媒提問如何定義「反質詢」,吳宗憲表示立法後會向人民交代。(圖/記者吳翊緁攝)

記者陳威叡/台北報導

藍白聯手欲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國民黨今(23)日召開國際記者會,面對媒體提問「反質詢」定義為何,藍委吳宗憲稱「立法完成後再跟人民交代」。對此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表示,就像是一個陌生人,拿著奇怪的東西來跟你說,「這很好吃,你先吞下去,我再告訴你有沒有毒。」試問作為一個正常人,「你會乖乖直接吞下去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俊憲說,知道為什麼擴權法案要黑箱成這樣了吧,因為一解釋,就會讓大家知道內容有多離譜。而更離譜的是,連藍白自己都還不知道能離譜到什麼程度。藐視國會是刑事責任,《刑法》有個基本原則叫「謙抑性」,或公民課本上常見的寫法「最後手段性」。刑罰應該被視為維持社會秩序與公共利益的最後手段,一切刑度與適用對象,都應該在「必要」與「合理」之「最小範圍」內。

林俊憲解釋,因此有關刑事責任的立法,絕不能以「先立起來放」、「便於執行」的態度進行,因為這等於期待所有能利用這條法律的人都是「聖人」,懂得自律、懂得分寸,不會利用這些權力為自己謀私利。

林俊憲表示,也許10個人有9個可以謹守分際,但出現1個濫用的人,後果不勘設想。所以刑罰修訂,永遠都要優先考慮可能出現的那1個人,而以藍白這種硬闖不說明的方式來看,「他們正是要被提防的那1個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