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世界烏龜日注意!撿「這2種」烏龜回家養 重罰100萬還會被關

▲今天5月23日是世界烏龜日,發現食蛇龜(左)與柴棺龜(右)千萬不能撿回家,恐面臨5年以下徒刑併科100萬以下罰金。(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今天5月23日是世界烏龜日,發現食蛇龜(左)與柴棺龜(右)千萬不能撿回家,恐面臨5年以下徒刑併科100萬以下罰金。(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記者徐銘穗/綜合報導

今天5月23日是世界烏龜日,此時也正是烏龜的產卵季節,新北市動物保護防疫處今年已接獲55起烏龜救援通報,提醒在野外遇到健康烏龜時,不接觸、不餵食、不驚嚇,而且千萬不能把食蛇龜、柴棺龜帶回家養,牠們是一級保育類動物,最重可處5年以下徒刑,併科100萬以下罰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523世界烏龜日由來 4~6月斑龜產卵季

世界烏龜日(World Turtle Day,又稱世界龜龜日、世界龜鱉日), 是美國龜救援組織( American Toroise Rescue ) 在2000年發起的節日,呼籲大家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垃圾不隨意丟棄、不破壞動物棲息地,提高大眾保育意識。

新北市動保處今(23)指出,今年累計55起烏龜救援通報,救援案件多為斑龜,生活於低海拔如溝渠、池塘、溪流等水域,成年個體體長約20至30公分,為台灣體型最大的淡水龜,雌龜體型較雄龜大,每年4月到6月為斑龜繁殖期,龜龜在水中交配後,雌龜會上岸尋找適合產卵的地點,產下的卵約2~3個月後就會自然孵化。

動保處提醒,民眾見到龜爬上馬路,如民眾擔心烏龜遭路殺,可先暫時將烏龜放置路邊即可,熱心撿回家安置的行為,將可能延遲龜類的產卵時間。

▲斑龜生活在低海拔水域,成年個體可長至20~30公分,為台灣體型最大的淡水龜。(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斑龜生活在低海拔水域,成年個體可長至20~30公分,為台灣體型最大的淡水龜。(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而且要是把保育類食蛇龜、柴棺龜撿回家養,則有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之虞,依同法第41條最高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00萬以下罰金。

台灣原生淡水龜有四種:班龜(Ocadia sinensis)、柴棺龜(Mauremys mutica)、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與金龜(Chinemys reevesii)。

食蛇龜背甲顏色為深褐色,中央有條黃色稜脊,是台灣唯一原生箱龜,腹甲可與前後背甲閉合,使外觀有如密閉的箱子,生活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淺山森林、丘陵。雜食性的食蛇龜不吃蛇卻被喚「食蛇龜」,據悉是因牠們喜歡吃蚯蚓,而被誤會得名。

▲食蛇龜背甲顏色為深褐色,中央有條黃色稜脊,是台灣唯一原生箱龜。(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食蛇龜背甲顏色為深褐色,中央有條黃色稜脊,是台灣唯一原生箱龜。(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柴棺龜頭部綠褐色,眼睛後方有一道黃綠色條帶,腹甲為淺黃色,每一盾片外側有棕黑色斑塊,屬於半水棲性的淡水龜,可遠離水域環境,到陸地上活動。曾有柴棺龜爬進太魯閣一間飯店大廳、在新竹逛大街等引發討論。柴棺龜和食蛇龜同被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

▲柴棺龜頭部綠褐色,眼睛後方有一道黃綠色條帶,屬於半水棲性的淡水龜。(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柴棺龜頭部綠褐色,眼睛後方有一道黃綠色條帶,屬於半水棲性的淡水龜。(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