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潭病逝前「每4小時洗腎」!醫揭原因 9萬人洗腎:這疾病最多

▲腎臟專家顏宗海醫師表示,民眾洗腎方式主要分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與病情輕重沒有關聯,端看哪一種照顧方式對於患者比較方便。(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文章中內容無關/取自 pixabay )
▲腎臟專家顏宗海醫師表示,民眾洗腎方式主要分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與病情輕重沒有關聯,端看哪一種照顧方式對於患者比較方便。(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文章中內容無關/取自 pixabay )

記者周淑萍/綜合報導

天道盟太陽會領袖吳桐潭日前因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壽75歲。據悉,吳桐潭臨終前每4小時就要洗腎1次,病情令人擔憂。毒物及腎臟專家顏宗海醫師說明,洗腎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一週到醫院3天的「血液透析」;另一種則是在家每4小時自行處理的「腹膜透析」,與病情輕重無關,端看哪一種照顧方式對於患者比較方便。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健署表示,台灣有「洗腎王國」的稱號,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慢性腎臟病1年健保支出超過530億,是醫療花費最高的疾病。除了腎臟疾病,高血壓、高血脂與糖尿病是常見、需要洗腎的疾病,其中又以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為多數。

🟡兩種透析方式差異

顏宗海醫師指出,台灣洗腎主要分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選擇哪一種透析法和病情的輕重沒有太多關係,主要是看哪一種方式對於病患或是照顧者來說比較方便,而兩種透析的差別如下:

▪︎血液透析:只能到醫院進行,1個禮拜3次,每次需要4個小時,需由醫護人員執行。

▪︎腹膜透析:可以在家裡透析,不需要經常到醫院奔波,但每四個小時做一次,每次大約30分鐘,每天需要進行4~5次的透析,機器健保有給付。

▲俗成為「瘦瘦筆」的易週糖等藥劑是專門給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之用,沒想到因為其可以同時減輕肥胖等達到減肥效果,被非患者的民眾瘋搶,導致「原本1000元就能買到,現在飆漲到1萬元」的情況,讓全台病友紛紛怒轟「太離譜」!(示意圖/取自pixabay)
▲顏宗海醫提到,糖尿病如果照顧不好,就會可能引發腎病變,導致需要洗腎。(示意圖/取自pixabay)
🟡9成洗腎患者選血液透析

顏宗海醫師表示,台灣有2300萬人口,大概有9萬多人在洗腎,有9成患者都會選擇血液透析,由醫護人員進行處理。腹膜透析的話,可以在家裡自行處理,只需1個月來一次醫院。至於,為什麼台灣那麼多人需要洗腎,顏宗海醫師認為第一的原因就是糖尿病,糖尿病如果照顧不好,就會有腎病變。

🟡腎臟主要功能

每個人都有兩個腎臟,腎臟主要功能,排除水份,將我們每天喝下去的水經過腎臟由尿道排掉,另外,身體內代謝的廢物,譬如尿毒、尿酸經由腎臟排出體外。腎臟會製造紅血球生成素,主要作用在骨髓,進而刺激骨髓產生紅血球,腎臟也會活化維他命D。如果說兩邊腎臟都失去功能,造成體內的尿毒排不出去,就會產生尿毒症,也可能會有肺水腫。所以腎臟失去功能的話,只有3條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

▲男、單身、絕望、痛苦。(示意圖/Pixabay)
▲腎臟的功能就是要把尿毒排掉,如果腎臟失去功能,恐怕會出現尿毒症,導致生命危險。(示意圖/Pixabay)
🟡尿毒會出現什麼症狀?

腎臟的功能就是要把尿毒排掉,如果腎臟已經失去功能的話,體內代謝、毒物、尿毒、電解質酸排不出去就會產生尿毒症,尿毒症嚴重的情況底下,可能會吃不下飯、噁心、喘不過氣,然後全身水腫,到最後會有呼吸困難、昏迷等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