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晶片自給自足!中國「豪砸1.5兆元」成立半導體國家大基金三期

▲中國日前成立該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半導體投資基金「大基金三期」,註冊資本計新台幣1.5兆元(約人民幣3440億元)。(圖/翻攝自Pixabay)
▲中國日前成立該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半導體投資基金「大基金三期」,註冊資本計新台幣1.5兆元(約人民幣3440億元)。(圖/翻攝自Pixabay)

國際中心楊智傑/綜合報導

中國半導體產業受到美國晶片禁令重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持續高喊中國芯(晶片)自主,多家中國財經媒體指出,中國的「半導體國家隊」大基金三期近日正式成立,註冊資本計新台幣1.5兆元(約人民幣3440億元)且中國財政部為最大股東,這被認為是北京在美中科技戰下半導體產業遭限制發展之際,欲實現自給自足所付出的重大投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中國財經媒體《財聯社》、《21財經》、《每日經濟新聞》與《彭博社》等報導,從中國企業資訊查詢平台「天眼查」上可以發現,中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家大基金三期)已於本月24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張新,註冊資本計人民幣3440億元,相當於新台幣1.5兆元。

國家大基金三期是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半導體投資基金,目前最大股東是中國財政部,持有17.44%的股份。其他主要股東包括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19個股東,這些股東的參與展現了北京當局與金融機構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報導指出,前兩期基金分別是2014年的國家大基金一期與2019年的國家大基金二期,前者註冊資本為4383.16億元(約人民幣987.2億元),主要投資集成電路製造、設計、封測及裝備材料類;後者註冊資本則為9064.26億元(約人民幣2041.5億元),在繼續支持半導體產業的同時,更加注重產業鏈的上下游,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相關設備和材料的研發。

至於國家大基金三期,除了繼續支持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外,還將重點投資高頻寬記憶體(HBM)和高附加價值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等領域,將這些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視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目前國家大基金已向中國最大的兩家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SMIC)和華虹半導體、及閃存製造商長江存儲技術有限公司和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和基金提供融資,今(27)中芯國際股價在香港上漲5.4%,規模較小的華虹半導體有限公司(Hua Hong Semiconductor Ltd)也上漲逾6%。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