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著毒品歷史的果敢地區,如今轉型為亞洲最大詐騙中心,卻在中緬聯手圍剿下面臨崩盤危機。但這場「反詐行動」能否真正瓦解黑金帝國?政治評論員吳崑玉在《東南亞夯什麼》節目中直言,詐騙就像癌細胞,只有大顆小顆之分,它會全身流竄,甚至比毒品還難以根除,更揭露果敢詐騙背後竟與中國情報單位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緬甸果敢(Kui Kan)地區長年由地方武裝勢力與緬甸政府維持微妙共存關係,過去因罌粟種植與毒品製造而惡名遠播。隨著國際禁毒壓力加劇,當地勢力將經濟模式轉向電信詐騙、網路賭博與人口販運,甚至打造出專業「犯罪園區」。

如今,果敢已成為詐騙、毒品、賭博與情色四大產業交織的黑金心臟地帶。詐騙集團建立了完善的招募與培訓系統,並與當地軍閥、政府官員勾結,透過賄賂與武裝力量維持運作。果敢的詐騙產業早已形成「一條龍」的完整生態系,從網路詐騙、人口販運、假冒投資平台,到專屬詐騙園區的設置,彷彿成為不法經濟的樣板特區。

吳崑玉在節目中提出觀點:「中國對果敢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策略,只要不擾亂國內秩序,就默許其作為灰色邊陲緩衝區的存在。」

他形容中國的態度:「只要不在國內鬧事、不犯邊、該上供就上供,其他我不管,你在那裡殺多少人,我也不管。」甚至提到有友人曾在果敢旅館親眼目睹兩家賭場持槍火拼,「一樓地毯都捲起來當沙包,打了一整晚,隔天早餐照常供應。」果敢的「沉浸式賭城體驗」既荒謬又真實。

更令人震驚的是,吳崑玉揭露詐騙背後與中國國安部、統戰部的可能關聯:「知名詐騙頭目佘智江被捕後爆料,那些園區根本就是中國國安部在控制,資金、人員身分都是僑聯與國安部合作來操作。」吳崑玉解釋,「全世界情報單位一定要做生意,不然帳都報不了,情報作業需要多少銀子,比如我要買一個間諜,這怎麼可能公開報帳!」

儘管中國與緬甸聯手掃蕩果敢的犯罪基地,使部分詐騙園區被關閉,但問題並未解決,而是轉移到了新地點。「果敢被圍剿後,詐騙勢力迅速轉往緬泰邊境的苗瓦迪(Myawaddy),」吳崑玉指出,「靠近泰國的地理位置令泰國政府也感到頭痛。」他分析,中國為維護自身利益,向泰國施壓,才讓泰國政府開始採取行動。

吳崑玉也表示,「中國此次強力圍剿,並非出於正義,而是因為詐騙行為已影響到國內利益與社會穩定。」他認為中國會適度壓制,「但應該清不掉了,詐騙網絡早已深入人心,只會不斷轉型變種。」吳崑玉直言,「中國應該還是默認黃賭這種東西會存在,給邊境地區一個娛樂區,讓大家可以生活。」

對於果敢無法轉型的根本原因,吳崑玉一針見血地指出兩大問題。一方面是當地地理條件貧瘠,不利發展農業:「你不可能在火焰山上種茶吧?」他形容。相比於泰北的美斯樂(Mae Salong)地區透過種茶脫離罌粟依賴,果敢缺乏可行的替代方案。

另一方面則是經濟誘因太強:「與其慢慢種茶,不如搞詐騙來錢快。」吳崑玉直言,「中國茶園滿地都是,我為什麼要買你果敢的茶?」更何況果敢地處內陸,運輸不便,茶葉根本無法形成穩定市場。

果敢是否真的會走向轉型之路,還是只是黑金帝國的暫時沉寂?面對國際壓力與中國整肅,這片邊境灰地帶仍在黑暗中尋求下一條生路。隨著中國對跨境犯罪的打擊升溫,以及緬甸境內局勢的動盪持續,果敢的命運充滿不確定性。即使部分詐騙園區被掃蕩、黑金經濟一時斷炊,若缺乏可行的替代產業與穩定治理,犯罪勢力恐怕只會換湯不換藥、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