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的Max Fried在去年12月被紐約洋基隊以8年2.18億美元簽下時,多少有些讓人出乎意料之外的,畢竟這是史上最高的左投手合約金額,以他過往數據來看,還達不到所謂賽揚獎等級、未來名人堂投手等級。但開季過後一個半月,Fried所繳出的成績,讓人不得不讚嘆,洋基球團真的有一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Max Fried至今為洋基先發登板8次,6勝與防禦率1.05都高居大聯盟第一,每局被上壘率0.91排第6,被打擊率0.187排第7,投球局數51.2雖只排名第9,但前8人都多一次先發,平均每場投球局數Fried高居首位,唯一不是那麼亮眼的是三振能力,平均每9局8.2次。

雖然大家都知道Fried很好,能力絕對優於帳面上的成績,這麼誇張的績效還是讓人有點始料未及。在過去8年效力亞特蘭大勇士隊的期間,Fried防禦率3.07,每局被上壘率1.16,已經是國聯投手中的頂尖水準,來到洋基之後卻又能大幅進化。

▲無緣爭奪佐佐木朗希後,洋基先發輪值確定,休賽季以史上最貴左投合約延攬的強投Max Fried,將成為新球季洋基先發輪值的關鍵人物。(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Max Fried至今為洋基先發登板8次,6勝與防禦率1.05都高居大聯盟第一,每局被上壘率0.91排第6,被打擊率0.187排第7。(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Fried前次出賽在5月7日,對教士投7局失1分,可惜最終無關勝敗,終止連續6次登板都拿下勝投的紀錄,但結算至當下,他本季面對打序第3輪和第4輪的打者共64人次,與運動家投手Luis Severino並列第一,按比例推算本季投球局數將來到226局,過去生涯最多局數不過是2022年的185.1局。

Fried為什麼升級得這麼快?綜合FanGraphs等進階網站的資訊顯示,他進化得最多的是伸卡球,使用率從去年的15.8%增加到今年的18.8%,但下沈幅度竟增加了4英寸,均速卻只是從93.6哩降到93.4哩。曲球與變速球的落差程度也高於去年,其中曲球不只是掉得更多,均速75.6哩甚至比去年多1哩。

Fried一共有6種球路,今年稍微增加了四縫線速球使用率,來到大約4成,其他變化球,過往以曲球為主,大概都介於21-25%之間,今年將曲球比例降到大約15%,增加伸卡球、滑球與橫掃球的出手機率,也就是混搭了更多球速較快的球種。

▲洋基左投Max Fried原有望挑戰無安打紀錄,卻在第八局前遭官方改判為安打。儘管如此,他仍繳出7.2局無失分、僅2安的代表作,助洋基4:0完封光芒,收下本季第4勝、防禦率降至1.42。(圖/路透/達志影像)
▲洋基左投Max Fried出賽168場,其中有151場先發,面對3614人次的打者,年過30才轉換球隊,作戰經驗豐富且個性成熟。(圖/路透/達志影像)
然後,球種的使用變化不足以讓一位先發投手有如此鉅大的突破性發展,更多的原因該直指技術面,洋基投手教練Matt Blake說,「亞特蘭大擁有非常強大的投手陣容,但他們的運作方式更傳統一些,而他(Fried)只是對於探索現有的數據和技術更感興趣,這點正是我們傾向的方向,像是球是如何移動的,為什麼移動,以及身體要如何才能讓球做出這些移動。」

在勇士隊8年期間,Fried出賽168場,其中有151場先發,面對3614人次的打者,年過30才轉換球隊,作戰經驗豐富且個性成熟,Matt Blake認為,「結合他在亞特蘭大所學到的,包括面對比賽的技巧、了解打者、解讀揮棒,以及懂得如何在一場比賽中多次面對同樣的打線,他對比賽的理解程度已經到了難以形容的程度。」

也就是說, 來到洋基之後,Max Fried做得更多的是,想辦法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探索如何才能讓投球變得更輕鬆,或更加有效率,以及建立出一套更適合自己的投球與配球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Fried在過去兩季都曾因前臂不舒服而休息了一段時間,特別是在2023年只出賽14場,投77.2局,而洋基因為王牌投手Gerrit Cole全季報銷、Luis Gil得在6月或7月才能回歸,Marcus Stroman近期也休戰,先發輪值戰力更不容有失。

對洋基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想辦法讓Max Fried維持健康,並持續出賽,Matt Blake說,「除了第一場有點吃力之外,他之後每次出賽都維持相當高的效率,」Fried本季首戰對釀酒人只投4.2局,失6分,其中只有2責失,但被敲7支安打,還投出2次觸身球,但之後7場先發最多只失2分,並有6場投超過6局、4場投超過7局,「我們會留意他偶爾的額外休息日,以及比賽期間的投球計劃,然後客觀地評估他的實際工作量,不僅僅包括比賽當天的工作量,還包括他投球計劃中牛棚練投等的工作量。」

Max Fried在2019年投出單季17勝之後,就被認為將來總有一天會拿到賽揚獎,但在勇士期間總無法達到這個高度,來到洋基或許就是個人生涯的轉機了。

▲NOWnews運動中心特約作家謝岱穎。(圖/NOWnews社群中心製圖)
▲NOWnews運動中心特約作家謝岱穎。(圖/NOWnews社群中心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