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來就業問題嚴峻,許多中國民眾選擇「新型就業形態」,從事叫車服務等「零工」,其中外送員是中國不少失業及中年再就業民眾的首選工作。但外送員不僅壓力極大,不少外送員更是希望「能省則省」,而餐廳提供的「愛心餐」,不僅替外送員們提供了溫飽,更成為外送員等基層勞工撐過日常奔波的重要力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美聯社報導,一名中國外送員劉立杰(音譯)在午餐高峰過後,終於有時間吃飯了。他將電動機車停在北京一家餐館前,點了最常吃的一份羊肉湯麵加醃菜,只要12元人民幣(約台幣50元),比原價便宜6元人民幣。

這份帶著折扣的餐點是「愛心餐」行動的一部份,這是一項不問緣由,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費或低價餐點的公益行動。「愛心餐」行動能在中國一些大城市的餐廳看見,專為大批來城裡打工謀生的外地務工人員提供溫飽。

在這兩年才從山西省前往北京、已經40歲劉立杰表示,「我來北京工作後壓力很大,所以吃愛心餐既省錢又實用。」為了趕緊在用完餐後接單賺錢,他在店內吃飯的時候,連安全帽都沒有脫掉。

「愛心餐」也被稱作「隨心餐」,最早起源可追溯至2000年代初期,並曾在中國官媒與社群媒體上受到報導與關注。甚至還有網紅會假扮成飢餓的客人享用「愛心餐」,來藉此展現餐廳的善意與溫暖。

不過有些人享用愛心餐,不僅是為了省錢。一名中國最大外送平台「美團」的外送員羅帥(音譯),從同事那裡得知愛心餐計劃後,幾乎每天都去報到,而他前往的餐廳正好有供應他家鄉河南的菜色。27歲、去年底才搬來北京的羅帥表示,「讓我想起了老家。」

在中國近3億的農民工當中,近年越來越多人偏好以外送為代表的「零工經濟」,取代傳統工廠工作。根據政府數據,目前全國已有超過2億零工工作者。

若以全職來看,美團外送員外送員平均月薪可超過1500美元(約台幣4萬5645元),但僅約11%的外送員為全職工作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兼職外送員2024年的平均月薪則接近1000美元(約台幣3萬元)。

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項飆的觀察,愛心餐的存在反映出中國城市環境的一大轉變。他指出,以前農民工之間能互相照應、彼此幫忙,在城市中自成一個網絡。但隨著城市中許多非正式餐飲場所因衛生與安全因素被取締,這些網絡也逐漸消失,「現在他們得向陌生人尋求幫助。」

自2000年代末以來,中國政府針對「城中村」的清理行動也讓外地務工族群面臨更大生活壓力。這些城中村原是隨城市發展而生的勞工居住地。

項飆指出,在任何社會中,索取免費食物都有污名化問題。不過在中國,由於外送員本就處於社會邊緣,對他們而言或許不是太大的困擾。

一名提供愛心餐的43歲餐廳老闆馮勇(音譯)表示,餐廳開始供應愛心餐是為了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希望能影響其他人響應。他來自山東,二十多年前移居北京,因此深知初來乍到在大城市討生活的艱辛。

馮勇認為,讓有需要的人避免尷尬是關鍵。「有些人在門口會猶豫不敢進來,我們會盡可能去幫忙,但從不追問對方的情況,」他表示,「只要他們能吃飽,我們什麼都不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