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役海軍少將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近日於美國聯邦眾議院聽證會上提到,美軍駐台聯合訓練團規模應從500人擴大至1000人,意外披露駐台美軍訓練團規模。除此之外,他也給出國防預算應於2028年達GDP的5%,以及美台應慎防中國經濟超限戰圍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蒙哥馬利於美國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舉行「在緊張加劇下維持嚇阻力:防止中共對台侵略」聽證會中,談到美國國會2023年通過的「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指示行政部門訓練台灣軍隊,但國防部進度緩慢。如果要讓台灣真正建立一支具實戰能力的反介入部隊,仍需要美軍投入與參與。

他認為駐台美軍訓練團規模應由現今的500人,擴大至1000人的規模,以便建立具實戰能力的部隊,同時,也主張台灣國防預算應於2028年達GDP的5%,與美國國防部次長柯伯吉先前所提出的10%來得低一些。

此外,蒙哥馬利還提到,美國擊退中國對台攻擊的能力正逐步削弱當中,中國在軍事準備上,得利於過去三十年來專注於針對美國弱點的先進技術進行投資,面對這樣的威脅,美國威嚇中國的能力正在衰退,這將導致衝突風險增加。

蒙哥馬利指出,美國和台灣共同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在於,需要為最危險的狀況來做準備,包括跨越台灣海峽進行入侵以及海上封鎖,同時還必須為全面進行的經濟超限戰來做準備,因不論是跨越海峽進行入侵行動或是海上封鎖都屬於較為激烈的攻勢,他認為中國在一開始會透過不那麼激烈的方式迫使台灣屈服,例如針對金融體系、能源、電信部門展開全面性的極限施壓,這將透過惡意的網路攻擊和軍事脅迫來進行,考驗台灣的社會韌性。

美國華府軍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與蒙哥馬利在長達多頁的書面報告中也條列20項給予美國政府與國會和台灣的具體建議。內容提到美台共同面對行動的第一項行動方向,是使台灣具備抵禦圍困的能力並提升其自我防衛實力,但他也強調,這部分的最終責任,始於也止於台灣的國防支出。為了應對最危險的情境,台灣必須重整並裝備其軍事力量,以發揮最大效能。

報告也提到,台灣應考慮「戰備購買力」,而不應僅專注於新型武器平台。這可以包括為現役及後備部隊士兵配備高品質的個人裝備,如夜視鏡、雷射標定器、步槍瞄具、通信裝備及防彈護)。這也可以涵蓋裝備與彈藥的儲存設施及基地。這類投資將提升士兵對裝備與指揮官的信心,並展現堅守本土戰鬥的決心。台灣也應考慮加薪以吸引並留住職業軍人,以及提供資金增加兵力規模。

報告第6點也提到應可在台灣預置彈藥,內容提到,從近期兵棋推演中得出的一個關鍵觀察,在戰爭期間為台灣補充彈藥極為困難。相較之下,烏克蘭戰爭期間由於與波蘭、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接壤的陸地邊境,使得補給與武裝重新整備較為順利。然而在台灣的情境下,若遭中國封鎖或入侵,幾乎無法對台灣進行再補給。

報告提到,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上將(Adm. Sam Paparo)先前向國會作證時指出,從韓國調派一個愛國者飛彈營至中東,共耗費了73架次的C-17運輸機。若部隊與裝備事先已在戰區部署,則不需任何C-17運輸。因此,美國必須預先將可能於危機時轉交台灣的重要彈藥部署於島上,例如反裝甲飛彈、防空飛彈、反艦飛彈與水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