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card狂問:婚前買房真的能保護自己嗎?爸媽出頭期,婚後一起還貸款,離婚會不會被分產?**
🧠 未婚夫說:「離婚不會爭房子半毛錢。」
📣 網友回:「聽聽就好,黑紙白字才是真的!」
---
Dcard上有個女孩問:
「我快結婚了,爸媽願意幫我出頭期款 300 萬買房,房貸則由我和未婚夫一人出一半,房子會登記在我名下。他說萬一離婚不會跟我爭,但我不太放心…我應該婚前買?還是婚後買比較保險?」
💬 愛情是感性的,但「財產規劃」必須理性處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房產,配圖,房市,買房,中古屋,電梯大樓(圖/記者徐銘穗攝)
▲女孩問,買房該婚前買還是婚後買比較保險。(圖/記者徐銘穗攝)
---
 💍 #婚前買房 的情況:
✅ 法律上這是妳的 #婚前財產,只要買賣、過戶在婚前、登記在妳名下,就是妳個人的。
✅ 但注意!婚後還款=可能會分產
若婚後一起還房貸,即使房子是妳的,對方也可能主張「貢獻」並請求補償差額。
✅ 父母出錢也需寫清楚
一定要讓爸媽和妳簽「借款契約」或「單方贈與給妳」的文件,否則法院可能會認為是贈與給夫妻,房子就一半一半了。
✅ 理想組合:婚前買+登記妳名下+白紙黑字文件+婚前財產契約(分別財產制)
這樣一來,即便未來婚姻有變,妳仍能保住主導權與家人資助。
---
💍 #婚後買房 的情況:
⚠️ 房子即使登記妳名下,「法律仍視為婚後財產」納入離婚時的分產範圍。
⚠️ 誰出錢不重要,法院只看「婚後財產差額」
就算對方沒出頭期款,也能主張自己婚後有繳貸、有貢獻,因此可分妳的財產。
⚠️ 父母出頭期若沒證明=等於贈與你們夫妻
很多爸媽以為是幫女兒,實際上卻被視為送給女婿一半。
⚠️ 若沒財產契約,就默認是法定財產制 → 能分、有得請求

▲網友分享自己跟老公結婚15年,但度過數十年的無性婚姻,讓她受不了想要離婚。(示意圖,非當事人/取自pixabay)
▲婚後買房,就算房子登記在妳名下,「法律仍視為婚後財產」納入離婚時的分產範圍。(示意圖/取自pixabay)
---
🧠 R姐專業提醒:
就算房子是妳婚前買的、登記在妳名下,只要婚後共同還貸、房子有漲價,對方就有可能主張「財產貢獻」,請求補償。
例如:
💰 房價從 1,500 萬漲到 2,500 萬
💳 婚後繳了 600 萬房貸
⚖️ 法院會認為:這些增值與還款,構成共同努力成果
👉 最後結果可能是:妳要拿出 600~800 萬現金補償給他
👉 若沒簽財產契約,也不能主張爸媽出的 300 萬只屬於妳
---
🎯 R姐專業提醒:婚前買房比較保險,但還不夠,妳需要搭配「正確的做法」
✔️ 房屋登記妳名下
✔️ 房貸紀錄清楚,避免混用帳戶
✔️ 父母資助白紙黑字處理
✔️ 最關鍵:簽婚前財產契約,採「分別財產制」
✔️ 別只靠口頭承諾,要讓「愛」和「保障」一起存在
🎯 給正在看房、考慮結婚的你一句話:
結婚是感情,買房是財產,兩件事不要混著看清楚。
在愛裡做決定,也要為自己留退場的理智空間。
不是懷疑對方,是對自己與家人的保障。

🟡 本文內容已獲「R姐 廖嘉紅-繼承與贈與」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作者廖嘉紅為不動產及保險-傳承稅務顧問,她同時也是家族信託規劃顧問、退休理財顧問,投資及管理不動產豐富資歷,擁有國家級人身與財產保險經紀人雙證照。此外,廖嘉紅也是名和乳癌和平共存10年的雙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