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的陳女士多年飽受尿失禁與夜尿所苦,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常不自主漏尿,難以安心社交,只能長期依賴護墊過日子,所幸接受奇美醫院泌尿外科多重治療後,終於擺脫困擾,重拾生活信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女士的主治醫師李高漢指出,尿失禁可分為應力性、急迫性及混合型3類,應力性與骨盆底肌鬆弛有關,常在咳嗽、提重物時發生;急迫性則是在尿意突襲時難以控制,甚至夜間頻尿。嚴重的尿失禁病例甚至在改變姿勢、走路或翻身時都會漏尿,造成生活極大不便。

而陳女士則屬於混合型尿失禁,合併應力性與急迫性問題,初期先以藥物及非侵入性磁波椅治療,改善部分症狀,後續再進行「尿道水凝膠填充系統注射」,過程僅10分鐘,恢復迅速;術後門診追蹤顯示,病人排尿功能恢復正常,再無漏尿困擾,不過目前仍需藥物控制夜尿。

根據國健署調查,台灣54歲以上女性有25%深受尿失禁困擾,65歲以上比例更達3成,但就醫率不到2成,對此李高漢說,社會觀念保守、羞於啟齒與錯誤認知是主要原因,這導致許多患者延誤治療。

對於治療,李高漢說明,治療方式包含骨盆底肌訓練、磁波椅、陰道雷射及藥物,重度病人則可選擇水凝膠注射或尿道懸吊手術,其中水凝膠注射創傷小、恢復快,適合高齡者,而尿道懸吊手術的效果較持久,成功率高,但部分病患術後可能需處理網膜外露或性交疼痛問題。

李高漢強調,漏尿並非年齡或產後必然結果,透過早期評估與個別化療程,大多數患者皆可明顯改善,呼籲女性若有相關症狀,應勇敢就醫,切莫長期忍受,害生活品質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