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動「大而美」稅改法案引發不少爭議,已從川普內閣離職的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更是大肆批判該法案,痛批是「令人作嘔的可憎之物」。全球最最大富豪槓上全球最有權勢的人,旅美學者翁履中說,這場衝突不只是個人恩怨,而是美國當代最本質的政治問題:誰才是影響美國政策的真正力量——金錢還是權力?
翁履中說,馬斯克對川普發動這波攻勢,背後反映的不只是憤怒,而是科技巨頭對政治控制邊界的挑戰。過去十年,我們看到科技公司逐漸成為準主權力量,而川普作為「反建制」的政治代表,如今卻變成捍衛政府掌控權的傳統玩家。兩人角色的互換與激烈交火,將重新定義總統與企業巨頭的互動邊界。
翁履中說,馬斯克這次不再忍耐,可能真的讓川普吃上苦頭。畢竟,當你打算跟擁有無限資金、太空資源與通訊網路的對手開戰,你不只是對抗一個企業,而是在撼動一個未來產業帝國。
翁履中說,這場對決對美國絕非好事,因為川普如果動用政府力量報復個別企業,將傷及國家利益。而馬斯克若為了報復總統而停止國家太空計畫,同樣對美國有害。這場對決不是建設性的競爭,而是帶著毀滅性意圖的決鬥。
翁履中說,不過,馬斯克要跟川普對決,馬斯克認為自己有財富做底氣,但是,川普有民意支持,加上馬斯克如果真要找民意當後盾,可能要向民主黨靠攏,否則單純靠財富對決政府權力,富可敵國,真的可以敵國嗎?馬斯克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不只是一個企業家,而是一個自我定位為「歷史人物」的科技寡頭。而川普,作為以破壞體制起家的民粹領袖,則可能發現,當他面對的是一個擁有自己媒體、生產線、火箭與衛星的對手時,用傳統政治手段是無法獲勝的。
翁履中說,諷刺的是,這場「權力vs財富」之戰在美國新聞圈的影響如此之大,連川習通話與德國總理訪美都被擠出頭條。這也說明,當今美國最大的政治舞台,不在外交桌上,而是在社群平台與資本市場。這不是外交斡旋,這是高科技與高權力的決鬥現場。誰會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翁履中說,馬斯克對川普發動這波攻勢,背後反映的不只是憤怒,而是科技巨頭對政治控制邊界的挑戰。過去十年,我們看到科技公司逐漸成為準主權力量,而川普作為「反建制」的政治代表,如今卻變成捍衛政府掌控權的傳統玩家。兩人角色的互換與激烈交火,將重新定義總統與企業巨頭的互動邊界。
翁履中說,馬斯克這次不再忍耐,可能真的讓川普吃上苦頭。畢竟,當你打算跟擁有無限資金、太空資源與通訊網路的對手開戰,你不只是對抗一個企業,而是在撼動一個未來產業帝國。
翁履中說,這場對決對美國絕非好事,因為川普如果動用政府力量報復個別企業,將傷及國家利益。而馬斯克若為了報復總統而停止國家太空計畫,同樣對美國有害。這場對決不是建設性的競爭,而是帶著毀滅性意圖的決鬥。
翁履中說,不過,馬斯克要跟川普對決,馬斯克認為自己有財富做底氣,但是,川普有民意支持,加上馬斯克如果真要找民意當後盾,可能要向民主黨靠攏,否則單純靠財富對決政府權力,富可敵國,真的可以敵國嗎?馬斯克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不只是一個企業家,而是一個自我定位為「歷史人物」的科技寡頭。而川普,作為以破壞體制起家的民粹領袖,則可能發現,當他面對的是一個擁有自己媒體、生產線、火箭與衛星的對手時,用傳統政治手段是無法獲勝的。
翁履中說,諷刺的是,這場「權力vs財富」之戰在美國新聞圈的影響如此之大,連川習通話與德國總理訪美都被擠出頭條。這也說明,當今美國最大的政治舞台,不在外交桌上,而是在社群平台與資本市場。這不是外交斡旋,這是高科技與高權力的決鬥現場。誰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