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至」的時間點,大約就在今(21)上午10點42分到來,這時太陽將直射北回歸線,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陽氣最盛的一天。夏至是什麼意思?夏至要拜拜嗎?夏至習俗、禁忌與開運法醫文速懂。命理師提醒,夏至這天在早晨5點至7點整之間,面向東方,對著太陽,深呼吸9次,觀想太陽的陽氣順行串流到全身,就能去除霉運、招來好運,不妨一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關新聞:夏至「不是最熱、最早日出」!氣象署、天文館解答 眾讚:長知識

夏至是什麼意思?

夏至是24節氣之一,每年約在6月20日至22日。台灣諺語「夏至風颱就出世」,梅雨季節結束,緊接而來的就是颱風季。不過,「夏至」是什麼意思?夏至的「至」不是到來的意思,而是「極點」之意,夏至指的是「陽氣至極」的意思古人以「至」字,標示陰陽交替的關鍵時刻

▲夏至的「至」是「極點」之意,夏至指的是「陽氣至極」的意思。(圖/台北市中醫師公會臉書)
▲夏至的「至」是「極點」之意,夏至指的是「陽氣至極」的意思。(圖/台北市中醫師公會臉書)
夏至要拜拜嗎?有什麼習俗?

夏至通常不被視為一個主要的拜拜節日。不過,命理老師柯柏成分享,古代夏至要「祭地」祈求豐收,明清皇帝夏至會率領文武百官到地壇舉行祭典。現代人也可以在夏至拜土地公,祈求下半年豐收,尤其房地產相關從業人員都該在這個節氣拜土地公,讓自己的業績在下半年能得到庇佑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麵」夏至時節天氣炎熱,吃清爽的涼麵或陽春麵來消暑解熱,順應節氣變化,也寓意健康平安。此外,柯柏成也分享,傳統從夏至當天起至農曆七月初一連續三天食用桃子,有助於提升好運氣,增添福氣與能量

▲土地公,福德正神,神像(圖/記者李政龍攝)
▲房地產從業人員在夏至這天拜土地公,可以讓自己的業績在下半年能得到庇佑。(圖/記者李政龍攝)
夏至有什麼禁忌?

夏至這天,根據柯柏成與小孟老師分享有以下5大禁忌,要盡量避免,才能招來好運、避開衰運。

1.忌剃頭
小孟老師指出,根據《清嘉錄》記載「夏至禁詛咒、戒剃頭」,因此夏至這天不宜理髮,因為氣溫高、太陽猛烈,剃頭後容易導致頭皮曝曬在豔陽下、頭暈不適,不僅影響健康,連運勢也會受損,嚴重甚至可能招來衰運。

2.忌穿紅衣
從民俗觀點來看,紅色屬火,夏至本就火氣旺,若紅上加紅,恐「火氣過頭」,影響身心平衡。因此建議夏至當天避免穿大紅服飾,改穿清爽柔和的顏色,有助穩定情緒、招來好人緣與財運。

▲夏至穿紅色衣服可能會「火氣過頭」,要避免穿大紅服飾,改穿清爽柔和的顏色,有助穩定情緒、招來好人緣與財運。(示意圖/取自Pexels)
▲夏至穿紅色衣服可能會「火氣過頭」,要避免穿大紅服飾,改穿清爽柔和的顏色,有助穩定情緒、招來好人緣與財運。(示意圖/取自Pexels)
3.忌罵人與動怒
民俗上認為,夏至這天罵人、發脾氣容易招惹是非與官司糾紛。所謂「火上加火」,夏至本就火氣旺盛,若再怒氣攻心,更容易影響整體運勢。小孟老師建議,夏至當日要做好情緒管理,避免與人爭執,保持心平氣和,才能遠離小人與災厄,順利迎來好運。

4.忌喝冰水、冰品
夏至是陽氣最盛之時,氣溫高漲,很想來杯冰涼飲品或冰品消暑,但從傳統養生與民俗觀點來看,五臟六腑仍需保持陰陽平衡,若攝取過多寒涼食物,容易引發腸胃不適、頭暈、腹瀉、耳鳴等症狀,甚至可能損耗陽氣,影響整體氣場與運勢。建議以常溫開水或微溫茶飲取代冰飲。

5.忌行房
柯柏成指出,夏至這一天正好天地之間的磁場在做交換,古人認為混亂的狀況容易導致胎兒發育不良。而且,夏天行房後幾天都會精神不振,得用好幾天的時間調養才回得來,即便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也一樣,這是古人的生活經驗累積出來的智慧。

▲朋友告訴原PO,自己有跟原PO女友發生性關係。(示意圖/取自pixabay)
▲夏至不宜行房。(示意圖/取自pixabay)
夏至要如何開運?

柯柏成分享,往年都有介紹夏至起至農曆七月初一前,連續吃3天的桃子開運法,今年除了吃桃開運法外,也可在早晨5點至7點整之間,面向東方,對著太陽,深呼吸9次,觀想太陽的陽氣順行串流到全身,以增加純陽之氣,增加好運和健康,祛除以前的楣運

他說明,由於今年夏至交界的時間是在早上10時42分(巳時),前二時晨為純陽時,所以選在這個時間點開運最為理想,如果環境許,最好到戶外或公園去吸取陽氣,真的不得已才在家裡做深呼吸

▲柴犬和貓咪一起曬太陽 暖呼呼超陶醉~(圖/公關照片)
▲夏至早晨5點至7點整之間,面向東方,對著太陽,深呼吸9次,吸陽氣開運。(圖/公關照片)
此外,柯柏成也提醒,夏至一過就進入十二消息卦的天風姤卦,有些不期而遇的狀況總是會在這個時間點發生,例如許久未聯絡的老朋友老同學出現、自以為飛來的艷福或者是小道消息的橫財運,可以說都是災禍或者是詐騙集團,可以完全不用理會,天上掉下來的絕對不會是禮物,從天上掉下來的大多是災禍。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民俗說法僅供參考,切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