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如何應對 十三行廣邀專家學者暢談理念

▲諮詢委員參觀八里地方特展,肯定博物館與在地連結(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諮詢委員參觀八里地方特展,肯定博物館與在地連結(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記者陳問荷/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日前召開109年度館務諮詢委員會議,集結博物館學、考古學、文化行政、藝術領域專家,包括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光男、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清華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臧振華等,針對新冠病毒疫情後十三行博物館如何因應與面對,提出許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館方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參觀人次較去年下降約5%左右,預估到今年底可達58萬人,108年3月上線的數位博物館瀏覽人次則大幅成長60%,已近9萬人使用。去年5月剛開幕的「新北考古公園」連續兩年獲得「國家卓越建設大獎」,至今已突破30萬人次參觀,多管齊下與滾動調整,將是未來十三行博物館的經營模式。

諮詢委員一致表示,十三行博物館近幾年,從常設展全面更新、服務空間擴大、豐富的主題展覽及品牌活動「新北考古生活節」、「新北南島文化節」等,均有亮眼的表現,尤其在文化平權及在地連結上,亦有許多亮眼成績,期許館方能以十三行遺址研究成果為基礎,在公園中新增互動展示,呈現史前文化多元面貌。

諮詢委員陳郁秀指出,今年首度辦理的「新北南島文化節」展現邁開腳步走向南島世界的企圖心,之後可以思考如何加強「南向」,以堅強的文化軟實力與世界交朋友,部分委員表示,在經費與人力受限之下,博物館應秉持「精取代多」、「質重於量」之原則,讓效益極大化。
 

▲館務諮詢委員親手操作多媒體互動裝置,體驗傳統牽罟活動(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館務諮詢委員親手操作多媒體互動裝置,體驗傳統牽罟活動(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十三行博物館館長陳春蘭表示,去年成立「館務青年諮詢委員會」,集結各式各樣創新想法,吸引更多年輕人接觸考古,今年度也配合特定節慶推出聲音漫遊、集體在地創作等新穎活動,引發更多民眾關注,多位委員表示,博物館是社區營造的「發電機」,青年新血的加入會讓原本讓人覺得嚴肅、封閉的場域,變得充滿活力,讓人更願意走進博物館!陳春蘭說,諮詢委員們提供各自領域的寶貴經驗與建議,激盪出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想法,十三行做為北臺灣第一座也是唯一的考古博物館,將好好運用既有的優勢,深化在地並拓展國際視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