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孤味》對台灣女性溫柔的致敬與疼惜

▲電影《孤味》改編自許承傑編導同名短片。(圖/威視提供)
▲電影《孤味》改編自許承傑編導同名短片。(圖/威視提供)

文/柯志遠

一個丈夫離棄後踽踽獨行半輩子的頑強身影,一場跟喪禮重疊的七十壽宴,一位含辛茹苦拉拔女兒的強勢母親,一紙抵死不簽用來捍衛僅剩一點點尊嚴的離婚證書,一首從靈魂深處嘔心瀝血的主題歌「清風目屎珠淚滴,花開花謝攏有味…」,從遺世到入世,從糾結到釋懷,從字面「孤單的味」到衍伸的「獨一無二的招牌滋味」,給了片名深邃、雋永至極的破題。年輕導演許承傑,以雲淡風輕卻擲地有聲的筆觸,形塑了台灣女子特有的隱忍與強韌,以一個故事擁抱了這片土地上不同年齡女性的美麗與哀愁,花開花落都有味,不是沒有人疼惜,只是更迭了花期,直追《油蔴菜籽》、《我這樣過了一生》、《喜福會》,以最質樸但最虔誠的胸懷書寫出女性電影的新經典,宏觀,纖細,溫柔,通透,令人由衷動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電影綿密磅礡的感人力量自九月後接棒似地排山倒海大爆發,從《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無聲》、《親愛的房客》到《孤味》,一部比一部「好哭」(還完全不狗血不刻意催淚),哭,是因為動情,好哭,是因為共情,不是廉價的套路能做到的。《孤味》是一部「高級」得超乎預期的電影,平凡家庭的滄桑日常,被陳述得波瀾壯闊,傳統社會氛圍裡的幽微糾葛,被刻劃得峰迴路轉,哀愁但不悲情,含怨卻見悲憫,最終的放下,由衷的和解,超越了單一故事情節的格局,語境悠遠,瞻矚遼闊。英文片名《Little Big Women》尤其耐人咀嚼,《小婦人》(Little Women)描繪了「女孩」們在大時代淬煉成為「女人」的成長,箇中質變的過程是歲月的,中間加入一個「big」,卻是蛻變的,卻是智慧與人生的,如蝶破繭,如蟬螁殼,是伴隨著掙扎與陣痛的;《孤味》從這樣的視角深入,生動卻尖銳地梳理出了一層又一層曾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台灣女子「平凡中的不凡」,舉重若輕,刻骨銘心。

▲《孤味》女主角陳淑芳以台灣母親的堅忍個性,教會我們「放下」的
▲《孤味》女主角陳淑芳以台灣母親的堅忍個性,教會我們「放下」的 人生課題。(圖/威視提供)
《孤味》有一個涵蓋面繁複的主題,有一份蕩氣迴腸發酵的氛圍,以本片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許承傑在創作意圖上展現的能量與手法,更同樣有著令人懾服的魅力亮點。男舞者練舞後謝盈萱一個托起下巴的動作、陳淑芳壽宴當天大費週章置辦食材,人家附贈禮物,她挑了女兒愛吃的龍蝦…,一閃而過的細微末節,卻足以讓角色的內在個性呼之欲出;類似細節,處理得極簡而精準,信手捻來卻總能帶了不同程度的補強、放大乃至震撼。例如二女兒徐若瑄對舅舅的指摘頗有微詞,說:「他們林家那套,跟我們沒有關係啦」,媽媽陳淑芳接了一句:「我也姓林,怎麼會沒關係?」,再如餐桌上為了一瓶辣椒醬過沒過期,母女、姐妹的對話火藥味點到為止卻餘勁洶湧,這些在情節佔比上都只是稍縱即逝的篇幅,傳遞的訊息之具體、精準,卻著實教人眼前一亮。戲的後半段,走戲結構設計之高妙也出人意表,一場喪禮,譬若一個戲台,不同的人物(甚至包括一隻蟑螂)接續登場、離去,抽絲剝繭般勾捋出人物關係的前塵過往,也層層拾掇出恩、債跌宕的前因後果,看似行雲流水,其實逐段各有深意,尤其值得一提。

▲電影《孤味》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新導演等六項大獎。(圖/威視提供)
▲電影《孤味》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女配角、新導演等六項大獎。(圖/威視提供)
《孤味》對於形式背後的語境蘊含,也是很顯功力的一環。故事裡出現了兩張離婚協議書,一張陳淑芳藏在盒子裡壓到泛黃了也不肯簽,一張謝盈萱寄給陳家逵巴不得他趕快簽…,同樣薄薄一張紙,對於甲方乙方、簽或者不簽,是卑微的自我防衛?還是悲壯的魚死網破?揮筆簽了,釋放的其實卻是誰的自由?抽象但多元的深層訊息,在在發人深省。做為貫穿首尾的「懸念」,陳淑芳想方設法要見「蔡小姐」一面的真正用義何在?形式上表層的「對質」已經沒有意義(當事人都不在了),始終跨不過的心理那道坎究竟是什麼?思之令人低迴不已,戲裡什麼都沒說,卻彷彿也什麼都說了。還有那盒「明星牌軟糖」,看似平淡無奇,但往深裡想,那是一個病入膏肓的老父親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從台北南下住進他再也沒出來過的醫院,卻不忘在出發前給小女兒帶了一包她最愛的糖(那是怎樣的一份用心呀!),這些,都在觀眾被引導著真正走心以後,方纔能夠感同身受。

女主角陳淑芳的演技堪稱「一人墊高一齣戲」,看時腦中浮現「史詩般的演技」這幾個字,台灣傳統社會觀照幾世代的女性肖像濃縮在她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這,正是鏡像歷史的偉大演技。「阿眉」張鈞甯上香到她為她懷有身孕的肚子繫上紅絲線的那整場戲、她一語不發摺著紙蓮花到追了出去,淡淡地叫那一聲「蔡小姐」的那整場戲、前一秒虎虎生風數落女兒,下一秒聽到大女兒復發後,顫顫巍巍滿眶淚的那一整段戲…,無一不是爐火純青的「影后場」,感人肺腑,歎為觀止。

▲《孤味》描繪台灣三代女性面對情感與自我的多樣面貌。(圖/威視提供)
▲《孤味》描繪台灣三代女性面對情感與自我的多樣面貌。(圖/威視提供)
《孤味》裡不論戲份多寡,演員個個出類拔萃。特別推崇丁寧跟徐若瑄,丁寧的演法曖曖內含光,跟《幸福城市》、《誰是被害者》的外放演技判若兩人,卻無處不是讓人挪不開眼的細節。登場的第一場戲,臉都還被口罩遮住,給龍劭華拍痰的沉和穩、給他戴面罩時小心溫柔到像怕碰痛了他(居然是同一雙手!),已經細膩到值得喝采;壓抑、內斂的幾個過場戲,毫不妨礙對於人物內在性格的建構,宮廟裡跟陳淑芳偶遇的那場完整的戲,角色瞬間立體的同時,也讓之前以「助唸師姐們」、「粉味姐妹仔伴」暗場呼應的人設背景一氣呵成順理成章。徐若瑄不知是否因為身兼監製的關係,挑了個戲份頗為限縮的二姐來演,即便如此,卻也完全沒有影響這個人物的吸睛度和存在感,她掌握了每個情緒起伏的節點,發揮得恰到好處,教人過目難忘,「阿舅,您貴姓?」那麼平淡平靜的一句話(但她的肢體是激動的),幅射出穿透力、感染力那麼強大的氣場,真正稱得上精彩絕倫。另外,孫可芳肩負一個陪同觀眾入戲的「鏡頭」載體,卻以情感豐沛的聲音表情(口條進步神速),厚實了角色的份量,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整部《孤味》角色間的化學效應完美至極,見所未見,共同建構了一個不同立場、位置台灣女性微妙、獨特的理解與扶持,電影結尾的轉折直擊人心,何嘗不能看成一種只有真正走過那種煎熬才終於能夠體會的,相濡以沫。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