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莊伯仲/那些年我們說的九二共識

▲儘管九二共識本身具有創造性模糊,不過對於其存在與內含,到現在仍然爭執不休。有感於此,國民黨試圖解套,研議推出九二共識2.0版,補強原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基調,並加入「民主和平」、「經濟雙贏」的主張,要幫老產品賦予新價值。(圖/NOWnews資料照)
▲儘管九二共識本身具有創造性模糊,不過對於其存在與內含,到現在仍然爭執不休。有感於此,國民黨試圖解套,研議推出九二共識2.0版,補強原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基調,並加入「民主和平」、「經濟雙贏」的主張,要幫老產品賦予新價值。(圖/NOWnews資料照)

文 / 莊伯仲

隨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四十周年紀念會中的一席話,冷門好一陣子的九二共識,一時熱議。不過荒謬的是,依據台灣指標民調,雖有近四成受訪者表態支持,但也有七成民眾並不了解何謂九二共識,尤其是女性和年輕人,更高達八成表示不清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筆者隨機問問任教的大三班級,幾個本地生想了想後說九二共識就是兩個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至於陸生,在交頭接耳一陣子後,更回答九二共識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而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前者並無「一中」,後者也沒有「各表」,可見不分兩岸,還是跟著政客起鬨的居多,儘管把九二共識掛在口頭上,卻講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現象反倒如馬英九前總統常講的,九二共識就是「沒有共識的共識」(a consensus of non consensus)。說白了,就是關於一個中國,你講你的,我説我的,唯一的共識就是大家對此沒有共識。而看似單純的九二共識,為何仍深陷是否存在、內含為何的泥淖而淪為「一個共識,各自表述」,其實不脫以下原因。

首先,1992年10月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舉行香港會談,但九二共識相關論述當時並未出現,在媒體上「初登場」已是整整七年半之後的2000年4月。對於一個事後才追認的名詞本來就有爭議,而兩造當事人台方代表辜振甫與陸方代表汪道涵俱已不在人世,實情如何只能靠後人推敲琢磨,更容易產生歧異。或許可試試「觀落陰」,若真能問到辜汪二位老先生在天之靈,應可給個交代,解答吾人多年困惑。

再來,九二共識的出現通常伴隨著贊成與反對的不同聲音。

以媒體初登場來說,就已吵翻天。一廂陸委會主委蘇起力薦以九二共識取代一中爭執,讓議題模糊化可滿足各自需要;另一廂東吳大學教授羅致政則予反對,認為反而會讓台灣掉進極為不利的陷阱。接下來520民進黨政權輪替,新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更否認九二協商有建立共識,她認為對岸說成「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是過分簡化;當年有的只是各說各話的共識,不能簡化成「一中原則」。在野的國民黨立委隨即對此提出強烈批評,不過海基會副董事長許惠祐也予澄清,指出所謂「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只是陸方提案之一,若可成為共識,那麼當年台方提出兩岸為分裂分治的現狀,是否也可說是共識?而近期對於習近平九二共識就是謀求國家統一之說, 蔡英文總統也強硬回應不接受九二共識,不接受一國兩制。可見藍綠國共對於九二共識都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並無「標準答案」,無怪乎民眾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另外,從外部視角來看,缺乏國際認證也使九二共識無法奠立紮實根基。

從美國、日本、韓國、到東南亞、再到歐盟,都找不到有政府或國家領導人出面表態,給予兩岸建立九二共識的口頭肯定或行動支持的任何正式紀錄,有的也只是「一中政策」。換言之,九二共識似乎只存在支持者一廂情願的想像空間中,對於不吃這一套的,就很難教人相信。

最後,由庶民觀點來看,悖背了生活經驗更是九二共識致命傷。

如果真有所謂「一中各表」,那麼身為中華民國國民拿中華民國國旗不是再正常也不過嗎?可是偏偏在2012年總統大選前,周子瑜在韓國綜藝節目中手持國旗揮舞卻被統派藝人黃安舉報為台獨,還被經紀公司押出來道歉,甚至被取消LG手機的大陸代言機會以及安徽衛視的春節晚會演出。這對台灣人來說,簡直當場打臉九二共識,證明它只是一場騙局。群情激憤的怒火更直接燒向當時代表國民黨參選的朱立倫,一夜之間臉書就湧進三萬多篇留言開罵,而賭爛的選票至少也跑掉幾十萬張,而讓他慘敗收場,成為九二共識最大受災戶。

兩岸關係說來剪不断、理還亂。儘管九二共識本身具有創造性模糊,不過對於其存在與內含,到現在仍然爭執不休。有感於此,國民黨試圖解套,研議推出九二共識2.0版,補強原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基調,並加入「民主和平」、「經濟雙贏」的主張,要幫老產品賦予新價值。不管老共買不買帳,至少把球丟回給對岸,畢竟進可攻,退可守,仍然要給予肯定。

●作者:莊伯仲/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