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哪裡來?理財把握3+3原則 人生下半場不用愁

▲ 六成受訪者認為跟理財顧問合作對退休計劃非常重要,但僅 33% 受訪者有跟專業理財顧問合作準備退休金。(示意圖/取自Pixabay)
▲ 六成受訪者認為跟理財顧問合作對退休計劃非常重要,但僅 33% 受訪者有跟專業理財顧問合作準備退休金。(示意圖/取自Pixabay)

編輯中心 / 綜合報導

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集團今( 6 )日公布 2019 年最新退休收入與預期調查,結果顯示「醫療負擔」躍居 65 歲以上及美國受訪者退休後最大擔憂。 68% 受訪者退休理財偏好用目標導向衡量投資成果,此外,66% 受訪者承認目前退休準備進度仍落後,六成受訪者認為跟理財顧問合作對退休計劃非常重要,但僅 33% 受訪者有跟專業理財顧問合作準備退休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集團公布 2019 年最新退休收入與預期調查,這是第八個年度進行退休調查,今年 1/17~1/28 針對 2002 位 18 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線上調查,結果顯示,「醫療負擔」躍居 65 歲以上及美國受訪者退休後的最大擔憂, 68% 受訪者在退休理財上偏好用「目標導向」衡量其投資成果,而非以對應的大盤指數做為績效衡量對象。

根據調查,「健康議題」與「醫療負擔」分別是 65 歲以上受訪者及美國受訪者退休後的頭號擔憂,其次才是「錢不夠用」、「償還負債」及「生活品質下降」的問題。調查顯示,儘管美國現行的醫療儲蓄帳戶( Health Saving Account,簡稱HAS )讓民眾將錢存入一個有稅負優惠功能的儲蓄帳戶,可做為未來因應醫療費用之所需,但要開設醫療儲蓄帳戶(HAS)的前提是必須要與高自付額醫療保險計劃( High-Deductible Healthcare Insurance,簡稱HDHP)結合。

不同於美國制度多仰賴個人醫療保險,台灣完善的健保制度降低國人對於退休後醫療支出的擔憂,但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且少子化社會,健保的財政負擔日益沉重,國人平均餘命延長與醫療技術發展將增加醫療開銷,因此除了健保福利制度與購買醫療險之外,建議民眾為了日後享有較佳的醫療品質仍應多做準備。

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表示,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退休期間將逐漸拉長,退休後生活將面臨四大考驗:長壽風險、通膨風險、健康風險、投資風險。3 步驟了解自己的退休金缺口:

1、瞭解退休金從哪裡來:

法定退休制度退休金,包括勞保老年給付、勞工退休金、自己準備的退休金。

2、計算退休金缺口:

退休後每月支出扣除可領取的退休收入,考慮通膨與平均餘命等因素,可參考勞工保險局或基金公司網站試算。

3、開啟退休理財計畫:

掌握 3 要點,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趁早開始、建構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退休後生活將面臨四大考驗:長壽風險、通膨風險、健康風險、投資風險。(示意圖/取自Pixabay)

了解自己的退休金缺口後,建議趁早規畫退休理財, 3 大要點建構適合自己的退休理財計畫:

1、選對投資工具:

定期檢視、依年齡彈性調整投資工具,也需考量投資工具的報酬及穩定性。具有專業經理團隊操作的共同基金,長期績效穩定、報酬與風險適中,是退休理財計劃中的優質選擇。

2、趁早開始:

時間複利效果是關鍵,要達成同樣退休金目標,越早開始準備,每月需投入的金額就越小,負擔也越輕。持續長期投資,達到退休金理財目標。

3、建構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選定適合的理財工具並開始投資,隨著退休年齡逼近,增加較保守的理財工具於投資組合中,例如有預定配息機制的債券型基金。或透過目標日期基金的自動調配機制,降低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