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廣場》康潤生/國破山河在,台灣今後怎麼辦?

▲台灣未來領導人應具有擘畫國家長期發展藍圖的能力。(圖/Pixabay)
▲台灣未來領導人應具有擘畫國家長期發展藍圖的能力。(圖/Pixabay)

文 / 康潤生

康潤生/NPIC 董事長/ TAMC 創投公司創辦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近二〇二〇年總統初選落幕,各候選人過去數月藉著各式論述,紛紛提起 對台灣往日富裕繁榮的懷念;一次次貼近民心的庶民語言,再再掀起對國旗、國 歌、國家的認同,也喚起久已失喪的國魂。筆者雖旅居美國德州近三十年,但對中華民國的再起,感同身受,因此在今年五、六月間先後發表「台灣的失落、延宕、再起」與「中華民國到底得罪了誰?」兩文,今再度發文從世界變局下看「國破山河在,台灣今後怎麼辦?」

昔日台灣經濟發展的奇蹟有其主客觀因素,當我們論及重新再起時,需檢視 當日成功的條件。就個人分析,可歸納下列數點:

一、冷戰時期,世界是分割的 在自由世界(以美國為領導),與共產世界(蘇聯為首)兩集團相互對立的大環境下,採取貿易禁運、軍事對抗等各種行動。兩集團間各無所不用其極的杯葛對 方,以致形成兩個互不往來、相互獨立、壁壘分明的個體。台灣自五〇年代起位 居自由世界亞太地區第一島鏈的前沿,藉著一連串軍事應變及經濟政策的推動, 雖在內憂(無資源、無財力)、外患(共黨威脅、血洗台灣)的困境下,仍能闢 出一條活路,著實令人驚嘆。

二、擁有難得有為有守的技術官僚。他們不僅承襲中華文化優良傳統及美德,更受過國內外大學良好的專業訓練,在 年輕長成階段已培育了世界觀;先後參與大陸時期資源委員會經濟事務等相關工作,為戰後中國之重建、恢復,累積了實務經驗。五〇年代更陸續移居台灣,很 自然地將其所聞所見、專業知識及主觀經驗等應用在台灣這個寶島上。

一九四九年政府內戰失利撤退來台,二戰後短短四、五年間由世界四強之一淪落 至台灣蕞爾之地,幾乎處於無國無家之窘境。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人民上下一心, 求生存就是當時的國魂,捨此最後小島,即無立錐之地。置於死地而後生的精神 充盈在社會各階層,特別表現在負責軍事、外交、經濟事務等官員身上,彼等識 大體、為國家、不蓄私財、不拉幫結派的風骨,為的就是國家圖存及香火延續。 環顧當時自由世界,特別是亞洲各國的經濟執政團隊,不論其見識、策略、規劃 及執行能力,均遠落後台灣。因此,當五〇年代開發中各國經濟發展起跑時,台灣能將這些潛在競爭對手,如菲律賓、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遠拋 於後,快速攻佔並享有自由世界廣大市場。

三、抓住機會、快速行動。五〇至七〇年代雖是威權統治,但在「經濟是施政王道,滄桑是人間正道」的施政主軸,及效率顯彰的行政體系下,施政團隊能掌握契機,以「今日不做,明日 後悔」的指導原則,盡速將政策付諸實行。以十大建設為例,前後十年光景,已竟全功,餘如出口加工區、科學工業園區等計畫,從規劃到實現,也不過三、五年之久。

四、美援之助。一九五二至一九六五年這十四年間,台灣接受美援,累計金額高達十四億美元。 美援並非僅限金錢之挹注,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支配使用、管理追蹤及建立考核 體系和相關人員的培訓等。為因應金援的有效使用,先後成立美援會、農復會、 經安會等機構。更透過世界銀行及麻省理工學院之助,聘請位於麻省劍橋的ADL(Arthur D. Little) 顧問公司,為台灣經濟發展釐定了第一期六年計劃;之後 第二期六年計劃,改請加州矽谷史丹福大學有關的SR(I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執行。這兩家顧問公司輪番為台獻策,前後達二十四年之久,為當時台灣經濟建 設提供了完整的藍圖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即便在第二次石油危機後(一九七八年),當台灣面臨工業升級及產業轉型時,還是有賴 ADL 所提供的「台灣資訊工業發展策略」,為台灣工業政策覓得了正確的方向。

五、盡全力維護國際組織下的代表權。一九四九年政府撤退台灣至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這二十二年間,除英、法、蘇 及共產國家外,中華民國仍維持著整個中國地區的代表權。在聯合國構架下,台 灣參與各種國際事務,因而許多專業領域之資訊,均能藉由各種國際組織,而快 速取得。當時台灣被選拔為許多國際重要計劃的實驗基地,如眾多傳染、流行疾 病,台灣幾乎均是率先脫離感染的地區,之後再以其成功經驗,移植至其他開發中國家。

台灣的農業發展成就,造就了台灣農耕隊遠赴非洲各國,協助當地農產 建設,普遍獲得在地國的尊敬與好感。公共衛生及結育計劃等落實在全台各鄉鎮, 有效改善了全民健康狀況及壽命的延長,也為許多開發中國家所師法,台灣被榮 稱為經濟實驗發展的苗圃,實不為過。此外,中華民國各駐外大使館的武官處, 亦成為軍事情報蒐集的重要地點,有效構成自由世界安全體系的一環。對發展國家的軍事協助則有新加坡空軍的建立、政工幹校為中南美洲諸國所設計遠朋班的 成形、越南軍隊政工體系的參謀及中東葉門空中武力的協防等,在在說明台灣在 自由世界國際團隊中所扮演的積極角色。

尤其中華民國空軍特種部隊如黑貓中隊、 黑蝙蝠中隊,對大陸核彈、導彈發展的空照情報蒐集,都直接間接影響美蘇冷戰 大戰略的佈局和演變。以美國為例,由冷戰初期的絕對對立,到後來聯中抗蘇的 政策成形及一中原則確立、中美建交、及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惠國待遇等。九 〇年起,更隨著蘇聯解體,美國積極推動全球化,有心無意間造就中國大陸成為 世界工廠的地位;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後,更加速成為世界供應鏈的關鍵。此狀況 之發展,直到最近數年才又重新全面檢驗,雖有所警覺,但中國大陸已非昔日阿蒙,在短期間內成為極難取代的地位。

六、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傳統當家作主心態,表現於各個層面。當台灣人民越過溫飽後,致富和出頭天的原動力,迅速驅使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 般的出現且呈現遍地開花的榮景。為推廣業務拓展外銷,中小企業主跑遍各大洲, 不受語言、國際商務經驗及各地習慣等限制,不屈不撓、前仆後繼,不達目的絕 不罷休的性格,成就了台灣中小企業的歷史地位。此種特質,同時亦表現在後來 島內發展的民主運動上。

如今環顧當年這些造就成功的因素,大多已不復存在。總結而言,當時台灣之所以成功,除深耕自身可控因素外,外在大環境絕對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可惜 七〇年代,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一連串事件陸續發生;冷戰結束,外部局面已 開始翻天覆地改變時,台灣仍懵懵懂懂,不知適時應變。八〇年代,島內民主運 動風起雲湧,政府施政重心,自中美斷交後逐步由國際事務轉為內部的安穩;經 濟為主軸的政策導向轉為因應多元化社會需要的各種被動措施,施政重點的先後 秩序變得雜亂無章。各種類型的社會運動耗費了幾經努力,好不容易累積的有限 資源,即便有朝野難得的妥協,也並未達到社會運動發起時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另外議會論政的品質、議員的水準、專業知識的缺乏及不自知、不自覺、膚淺、 自大、毫無約束、自我膨脹的風氣,更加速了台灣失落的速度。然而經濟巨輪在 其它地區仍然快速往前,並沒給台灣喘息的機會,結果造成今日台灣大多數人民 的感覺-「普遍無錢,希望無著」,剩下的只有發怨言,起爭論等經不起考驗的 選舉語言及施政的空頭支票。

在時間是最殘酷敵人的前提下,我們面對目前所處環境,應有的認知是:

一、 確實認清目前國際大環境

全球化已經運行將近四十年之久,世界兩大經濟體(北美及中國大陸)在今後二、 三十年仍會扮演經濟繁榮火車頭的角色,而民生必需消費性相關產品的供應鏈已 形成,大陸在可見未來,並無被取代的可能。 中國大陸仍有許多二、三、四線城市及鄉村尚待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大內需市 場作為經濟發展的迴旋空間,加上人力、天然資源的優勢,可繼續鞏固其為全球 生產工廠的龍頭地位;相較其他發展中國家,迄今仍具相當的競爭及吸引力。

美國隨著三十多年全球化及供應鏈外移,其產業結構已完全改變,雖然當今川普 政府希望生產事業能搬回美國,讓其再次偉大;但幾乎完全就業的勞工市場、嚴格的移民政策,因著資本市場的扭曲所造成資源分配的不當,已使現有經濟實力,無法再維持其繼續發展的動力;教育體系對基礎科學的忽視,科學及工程學院多 為外籍學生所充滿,本地學生多以法律、金融等專業為首選,這些均為全美有志 之士所憂慮。此外,美國今日除國防、生技、醫藥、太空等尖端科技領域尚能領 先超越外,其他影響一般民眾生活品質及水準的眾多產品線,幾乎全靠過去所推 動的全球供應鏈提供。即使有心再建立生產體系,也曠費時日,非一蹴可就。

此外,其他如公共建設、鐵公路運輸等相關應用技術及互連網、供應鏈管理、網上 交易等,其普及與應用遠落後於中國。

二、大陸棚時代開始將逐漸取代海洋時代的優勢

自十五世紀開始,因著諸多科技應用在運輸工具上,開始了海運與陸上運輸的競 爭。由於重商主義在歐洲各國興起,海洋運輸提供了最佳成本的優勢,逐步超越 陸上運輸;開始了逾五百年海洋時代的興盛,伴隨而來的世界各地發展及城市建 設,亦多依傍沿海地區。然而在人類歷史上,除近五百年外,大多數時間,歐亞 大陸從來倚靠的是陸上運輸,並藉此推動、維繫人類社會文明的演進。但過往五 百年陸路運輸,因諸多因素(如地理條件、山川、河流、運輸工具的質與量等) 的限制,無法與海洋競爭。

此外中東、中亞、東歐等各內陸國經濟發展遠遜於歐 美諸國,無法形成區域性的規模經濟,以致歷史上的絲路及中亞文明逐漸被遺忘。然而隨著高鐵技術之演進,相當程度地克服地理的限制;加上中國經濟崛起,並 逐步由沿海地區擴展至內陸、東歐、中東、中亞等國,隨著石油、天然資源之發 掘及經濟環境的改善,漸次形成一新興市場。中國大陸有鑑於此新型態的發展, 開始積極規劃一帶一路的戰略計畫,而有亞投行之建立及各種外交、政治行動的 配合,期望於此中亞大陸的通道上(歷史上俗稱之絲路),再創經濟繁盛及歷史文明的高峰。

三、非洲經營及中南美洲的佈局

歷經近五十年,中國在非洲的經營可謂煞費苦心,從公共工程參與,鐡公路、橋 樑及機場的建設及各種礦場、森林、草原等天然資源的開發,均有中國的影子。 近年來,更積極在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佈局,如巴拿馬運河所有權的取得、 中美洲新運河的開發、擬議中高鐵計劃穿透中南美洲等,在在說明其影響力已無 可更替。此外,上述所舉地區各國派赴中國的留學生,返國後自然成為當地國的 政治菁英,相對也形成在國際社會中對中國的支持。

綜觀上述國際大環境的現實狀況及我們現有實力的前提下,台灣可做的是極 其有限,但即使在極其有限的範圍內,仍可努力改善自身體質。以「不爭就是爭」、「要爭就要贏」的指導原則,慎選我們未來的戰場,將有限的資源投注其中,或 許一、二十年後,仍再有一番新局。

當今刻不容緩應行的方向是:

一、重建優良、卓越價值觀的新文化、新教育體系

在未來各項施政中,這是重中之重,並需極長時日不間斷的耕耘,方能有所成效。 此項施政的負責團隊,必須具備:(一)超凡的見識(二)極大的毅力與耐性(三) 極佳的個人操守及榜樣(四)不尋求個人的榮耀及不計毀譽的態度(五)善於溝 通協調的能力(六)容納各種思想,並能融會貫通,適時調和出有益青少年未來正確發展的價值觀(七)超脫意識形態的捆綁(八)不懼任何壓力,有理或無理 的挑戰,朝向經得起考驗,真實、無偽、歷久彌新、銜接傳承的歷史目標,勇往 直前。經此系統,培育出的台灣下一代或數代,不論其將來從事的行業或工作領 域為何,都能讓與其接觸的群體對他們發出讚賞和羨慕,他們所顯出的有一種特 殊氣質與味道,就是「真實的」、「莊重的」、「崇尚公義的」、「純潔的」、「良善的」、 「可愛的」以及「有美名的」。

二、公平、透明、有效防止各種貪腐,加速司法、監察系統的全面改革

透過對貪污、腐化、官僚的嚴厲審判和制裁,盡速重建人民對司法、監察體系的 信心,重拾對政府公務體系及公權力的信任。

三、經濟政策必須朝全民共享的方向邁進

有效管理巧取、豪奪、投機、內線交易等的金錢遊戲,對土地、地產致富的經濟 紅利,透過租稅或其他有效手段,分享給社會;特別是對低所得的弱勢團體、老 年、幼年族群,施予各種無折扣,完全到位的補貼。對於國家新興重大策略性科 技工業及未來產業,擔負風險。有未來性的高科技創新投資(如人工智慧、數位、 大數據分析應用、遺傳工程、生物科技有關的生命科學、醫療保健、新材料等)、 創新商業模式及新地域的涉入(如在一帶一路,中東、中亞、東歐等關鍵地域的 投資),施予獎勵、優惠等租稅減免。政府主管的國家主權基金,夥同台灣本地 的創投業者,加上海外與華僑有關的金融機構,全面展開對此新領域的研究和積極參與。

四、簡化議會及官僚體系,嚴守文官體制的尊嚴

綜觀台灣目前人口、幅員、未來政府可能施政方向、施政服務對象,以及可資使 用的資源,實在無力也無需維持如此龐大的政府組織及議會結構。以筆者居住的 德州為例,參眾兩院議員人數不過 182 名(參院 31 人;眾院 151 人),但其土地 面積,為台灣 30 倍,人口約與台灣相當;各種族裔、文化、語言,遠較台灣複 雜,因此精簡、強化當前的官僚體系是勢在必行。

五、規範親美、友中的政策方略,在憲法的架構下訂定條款,於未來五十年內 不因政黨輪替或任何事件而改變

有鑑過去七十年間美國對台事務的協助及涉入的歷史事實,在一中原則下,對系 出同源,血脈一致,文化一體的中華同胞,透過瞭解、認知和協助,盡速簽定兩 岸和平條款。藉此條款的簽署,經由中方的諒解及美國的協助,積極參與國際社 會中有關文化、醫療、體育、衛生、環境、氣候等非軍事、少政治、多經濟事務的討論。

至於外交領域,更要尋求實質的關係,而非徒具虛名的國家承認;以服務為本的精神,全面展開僑務工作(不分老僑、新僑、台胞或大陸同胞,統稱華 僑服務)。僑務人員除經嚴格的養成教育,需熟悉目標、確定任務範圍,全力推銷的產品(台灣):有關台灣的原生歷史、不同時期史蹟的蛻變、環境生 態、文化、風土、人情、國家制度、民主活動運作、施政成果、政府效能、廉政 狀況、各種領域卓越表現等,定期向位居各國的僑社,舉行規模性的匯報,經辦人員更需有犧牲奉獻、為人服務的傳道士精神,絶不可有只圖當官、升遷、過水 的傳統官僚習性。許多有關的非營利組織及宗教團體,均可提供良好的實務經驗 及榜樣。僑務工作做的徹底、全面,可直接影響海外數千萬華僑的向心力,台灣 若能在他們心中,成為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贏得他們的讚賞,必能直接、間接 影響到中國大陸內部人權、法治、民主、體制的和平演進。假以時日,完成歷史 上的大一統,並非絶無可能。

上述論點僅個人積三十年經驗,就民國背影(中華民國)、共和國側影(中 華人民共和國)及合眾國倒影(美利堅合眾國)中觀察所得,深知這是一個極其 複雜且艱鉅的社會、文化、政府的再造工程,但事關民族興衰及中華民國的再起,為政者豈能不戒之、慎之?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