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萬象/深圳華強北突圍 大陸電子第一街成長的煩惱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中國電子第一街」華強北。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電子第一街』華強北,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的陣痛。這個亞洲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近年來屢遭利潤下降、空鋪潮、圍擋封路人流減少等危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21世紀經濟網報導,根據2015年時任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福田分局華強北所所長林偉東對媒體透露的情況,該區域部分商城的最低出租率甚至降到了30%。而鼎盛時期的華強北,曾『一鋪難求』。

危機的背後,是經歷電商衝擊,智慧財產權強化,城市升級的種種洗禮後,華強北舊有的的發展模式面臨轉型。

但這裡卻又是個生命力頑強的地方。今(2016)年年初,在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的『珠三角2.0』論壇上,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陳燕萍稱,華強北的規劃在不斷妥協和退讓,政府與市場共同合作,讓華強北總是有新的東西進去。

若將其放在更大的全球製造業生產基地發生新一輪位移的背景下,華強北何去何從,或許也將是深圳轉型升級的縮影。

努力從下游走向上游

今年的大陸電子資訊博覽會上,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介紹,2015年,深圳電子資訊產業占據了全國近六分之一的產值。

在這一產業版圖上,華強北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這個位於深圳關內福田區、僅1.45平方公里的區域,東起上步中路、西到華富路、北起紅荔路、南到深南路,在30餘年的時間裡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走出了騰訊、創維等知名企業。

華強北前身是深圳上步工業區,大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前院長李曉江曾表示,像這樣既在城市中心,又是低成本的空間,是城市創新的源頭和土壤。在大陸新一輪的發展中,應該儘量保留住這樣的空間。



2008年的第十屆大陸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上,華強北獲得了『大陸電子第一街』的稱號,其中手機是其重要的產業之一。記者不久前援引深圳行業協會人士的介紹稱,華強北的手機出貨量每年可達1億台以上,大陸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可占全國的百分之十幾到二十。

此外,對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客團隊而言,豐富的電子元器件品類使得華強北幾乎成為『硬體天堂』的代名詞,這也成為深圳當前吸引眾多硬體創業者的天然優勢。

但是,華強北的舊模式已經陷入困境。近日,記者走訪了華強北片區,在一些市場內部,看到的仍然是擁擠而又雜亂的景象,櫃台裡散落著各種電子配件,其中一些鋪位和櫃台張貼著招租公告。

『生意越來越難做。』是眾多商戶們的感嘆。而在今年一場針對手機及配件市場的淨化行動後,附近的房產仲介告訴記者,隨著一些商戶搬離華強北,區內的出租屋價格也出現了下降。

現在華強北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從下游往上游走』。一個客觀的事實是,華強北仍未完全擺脫其『低端』賣場的形象。一位市場管理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他所瞭解到的做舊手機回收的商戶們,客源越來越少,每台的利潤也被壓低至甚至只有20元人民幣。

為了迎接新的挑戰,根據今年發布的《深圳市商業網點規劃(2016-2020)》,針對華強北商圈的升級改造,將突出科技、創新、時尚三大要素,鼓勵電子市場向品牌體驗、電子商務、企業總部、設計、展示、定製等方向轉型,進一步擴大『大陸電子第一街』的影響力。

9月1日,由工信部和深圳政府合作共建的『大陸國際消費電子展示交易中心』舉行啟動儀式。據瞭解,深圳方面希望藉助這一平台,與華強北形成錯位互補發展的局面,為華強北商圈朝著高端化方向轉型升級提供戰略機遇。

轉型背後:產業鏈仍保留

深圳華強電子世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飛坦言,在經濟形勢低迷、電子商務衝擊、地鐵施工封路等幾重夾擊之下,出租率和租金價格都在下降,華強北轉型更多是一種被迫的舉措。



不管是因為互聯網的衝擊傳統賣場走向沒落,還是順應深圳整座城市發展的升級,華強北的轉型都是一種時代必然。

但大陸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強調,轉型絕不應該是『轉業』,華強北的轉型更應該是交易方式的升級。

深圳福田區副區長劉智勇介紹稱,華強北不僅僅是『賣東西』的地方,它更是一個產業圈,一個聯繫生產和銷售環節的集散地,很多商家與珠三角的電子元器件製造廠家形成了十分緊密的聯繫。

『電子商務永遠代替不了產業製造,產業製造能力也正是華強北應該保持的獨特優勢。』劉智勇表示。

哈工大(深圳)經管學院教授、深圳市前副市長唐傑同樣表示,華強北不只是一條街,而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在網路化的大潮中,也許終有一天,在這一區域不再看得到售賣電子產品零部件的櫃台,但這個產業已經根植於深圳的土地上。

據王曉飛介紹,他們針對電子元器件市場的商戶進行了優化調整,逐步淘汰了一些沒有自主品牌或生產能力的『炒單者』,但同時也在引進背後有工廠的實力商家。

對於昔日蠻荒生長的華強北淘金者而言,除了積極擁抱互聯網,突圍之路或許更在於走向創新。深圳賽格創業匯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惠劼告訴記者,中小商戶一般很難自己做技術創新,但他們是最瞭解市場需求的人,面向應用端的『微創新』同樣能製造行業奇蹟,哪怕是創造出新的螺絲刀型號,都可能開幾條生產線,賺到錢。

而華強北也在一輪輪的變革中,延續著自身的活力。在2016年第十八屆高交會上,經濟學家樊綱在專門針對華強北轉型的高峰論壇中總結,華強北背後的實質是深圳的一套市場化機制,自由進出,有模仿,也有消化吸收,逐步有創新,再在某些領域走到前沿。

深圳市人大代表、綜合開發研究院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劉魯魚表示,對於華強北的升級問題,一定要保持開放的姿態,給予市場充分的自由,而避免政府替代進行產業選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