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出入冷氣房「人仙仙」 中醫教你防中暑4技巧

▲天氣炎熱,長期進出冷氣房恐會導致「冷中暑」。(圖/NOWnews攝影中心)
▲天氣炎熱,長期進出冷氣房恐會導致「冷中暑」。(圖/NOWnews攝影中心)

記者陳志仁 / 新北報導

楊小姐參加路跑後覺得身體悶熱、口乾口渴,休息完後並沒有改善,隔日參加有氧課程後仍頭昏沉重,就像被緊箍鎖住,後頸僵硬緊繃、人仙仙(台語),整個人倦怠愛睏、注意力無法集中;原以為是運動痠痛產生的疲倦或感冒,沒想到確診為中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說,當外界的溫度變高時,身體為了要適應這個環境,將多餘的熱散出,毛細孔會擴張,血管通透性會增加,因而流汗,身體就是藉此將多餘的熱量排出,若無法將多餘的熱帶出體外,就容易造成中暑;長時間在悶熱的環境工作、從事戶外活動及經常在出入冷氣房的人,例如外送人員、快遞員更要留意補充水份。

賴博政提供在食衣住行的4大防中暑的技巧給大家,1、食:多吃涼性的食物,如:薏苡仁、蘿蔔、綠豆、番茄、西瓜、香瓜、小黃瓜、絲瓜、冬瓜、苦瓜;高麗菜、芹菜、地瓜葉、薄荷、木耳等,但寒性體質或是平時腸胃過差、易腹瀉腹痛、有潰瘍性疾病者,需慎用或少用;2、衣:穿著棉製吸汗的寬鬆衣物,避免緊繃不透氣的衣物。

3、住:環境保持通風,避免過於悶熱及潮濕。若室內溫度太高,可適當使用空調,但須注意溫度不可過低;4、行:出門在外活動時要注意防曬、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活動。如果有劇烈運動可以喝稀釋的運動飲料,避免水分及電解質過度流失。

賴博政指出,中醫認為「暑」是一種致病的邪氣,容易消耗人體內的水及氣,因此常見有口乾喜飲,短氣無力,「暑」邪易上擾心神兼夾濕熱,會有頭重、胸悶、倦怠、腹脹;中暑分成「陽暑」和「陰暑」,長時間在悶熱不通風、炎熱的環境下工作或活動,容易造成「陽暑」,常見症狀為面紅汗多、身體燥熱、心情煩躁、口唇乾渴。

此外,若是在炎熱環境下突然進入冷氣房中,或貪涼而突然飲用大量冰飲,使體內過多的熱無法散出,則會造成「陰暑」;「陰暑」症狀並不明顯,因此醫師提醒,民眾要是自覺身體發熱但熱像不明顯、少量流汗或是不流汗,身體沉重倦怠沒精神、頭暈重痛、胃口變差,小心「陰暑」已經上身,若嚴重有嘔吐腹瀉交作等症狀,建議就醫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