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共融/用耳朵「看」見舞蹈 經典舞作挑戰口述影像

▲林麗珍說,劇場的設想越來越周到,也成為一個善意的空間。(圖/兩廳院提供)
▲林麗珍說,劇場的設想越來越周到,也成為一個善意的空間。(圖/兩廳院提供)

記者黃仁杰/專題報導

在疫情趨緩後,無垢舞蹈劇場將在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國家戲劇院再度演出經典舞作《花神祭》,不過這次最大的不同,是無垢首次參與了兩廳院共融劇場計畫,將挑戰以「口述影像」的方式呈現舞蹈表演,在沒有台詞的表演中,要如何讓視障者用耳朵「看」見舞蹈,充滿著許多新挑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垢創辦人兼藝術總監林麗珍以獨創的美學語彙,開創台灣儀式劇場先河,取材自台灣本土文化底蘊,以一貫的「定、靜、鬆、沉、緩、勁」巡迴世界,在天地山海間,為鳥獸人我獻出一場對大自然的祭典,談到合作口述影像,她只覺得充滿欣喜。

林麗珍說,劇場藝術持續在發展,台灣劇場藝術不管是表演者、觀眾一直在創造某種可能性,劇場是一個為靈魂服務的地方,不管任何人種、物種,劇場的設想越來越周到,也成為一個善意的空間,「環境的進步與否是人如何對待周邊的一切,這才是社會真正的文明。」

林麗珍認為,口述影像不只是文字表達能力很好就行,「不然我們看廣播劇就好了!」舞蹈不是這樣,很多語言是在線條上,是難以敘述的,有時候觸動得並不是理解而是內心的感受,要做到這部分,要耗費很大的時間,不過兩廳院走到這一步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林麗珍說,口述影像要在每一部作品實踐之後才會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再去修正,不管時間空間,細膩的動作,要掌握到剛剛好。(圖/無垢提供)
▲口述影像要在每一部作品實踐之後才會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再去修正。(圖/無垢提供)

林麗珍說,口述影像要在每一部作品實踐之後才會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再去修正,不管時間空間,細膩的動作,要掌握到剛剛好,多或少都不行,這就有很大的學問,需要不斷的嘗試,「現在一定還不會成熟,但起心動念是很重要的。」劇場藝術是無止境的,口述影像當然也是,所以這部分就是說這只是個開始,但是個喜悅的開始,剩下就是大家共同努力去完成。

而此次無垢負責口述影像建置協助工作的舞者鄭傑文指出,在這次和口述影像老師合作的過程中,先帶著他去觸摸舞者的裙子、布面上的刺繡、燈籠、頭髮。先帶口述影像老師去感知,透過溝通的過程中,告訴他舞者如何去動身體,盲人在劇場內會有聲音的感覺、節奏的感覺、舞者的力道,所以口述影像要做的,就是把剩餘的資訊盡量告訴盲人觀眾。

▲第一幕的《春芽》,兩個舞者從左右舞台的兩端光線中走出來。(圖/無垢提供)
▲第一幕的「春芽」,兩個舞者從左右舞台的兩端光線中走出來。(圖/無垢提供)

但鄭傑文也表示,口述影像會帶給聽者不同的舞蹈情境,比如說第一幕的「春芽」,兩個舞者從左右舞台的兩端光線中走出來,對於一般的觀眾來說,他就知道那個題目叫春芽,到底要不要就解釋,想像的空間要有多少,就需要選擇,要直接告訴視障者就像兩顆種子在宇宙中碰在一起,把個人的詮釋告訴他,還是你只能告訴他兩個舞者走出來,身上的裝扮和動作,「這是一個麻煩的抉擇。」

鄭傑文說:「目前我們的共識是我們替代他們的眼睛,原則上是希望透過各種語言的描繪,雖然我們希望它是中性的,但這是不可能的。」語氣選擇的詞彙等等都會影響,但口述還是盡量不要讓口述老師的個人感太強,舞蹈的重點不是動作而是意念,那樣的力量與氛圍張力,要如何去口述才是真正困難的,這也會是未來的工作重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