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藝術家再出擊!「廢棄物」轉換神作品 全新個展曝光

▲Julia洪郁雯,是80後台灣新銳藝術家,其作品獲獎無數也深受不少人喜愛。(圖/Julia洪郁雯授權提供)
▲Julia洪郁雯,是80後台灣新銳藝術家,其作品獲獎無數也深受不少人喜愛。(圖/Julia洪郁雯授權提供)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甫於2020年得到屏東美展優選獎的Julia洪郁雯,是80後台灣新銳藝術家,出生於台灣,2016年畢業於瑞士日內瓦高等設計藝術學院主修當代藝術實作,兒時曾隨家人旅居香港,後於加拿安大略藝術設計大學讀設計與插畫,繼2019年屏東燈會亮點創作「星光潮來」、2020年個展「似識而非」之後,2021將再度推出「生與活的那些事兒」個展,邀請民眾一同欣賞藝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談起2019年大型戶外作品 「星光來潮」,曾經入選屏東燈會藝術家燈區,是與國內外21組藝術家一同展出,當時大獲好評。

洪郁雯在瑞士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曾通過校內老師與校外策展人Jeanne Graff共同評審, 「L’Oranger - ?也蛋」作品於2017年日內瓦藝術博覽會(Art Gnève) Palexpo獲選展出,並在貴賓預覽日即獲得歐洲藏家及瑞士Arteva’s藝廊收藏。

▲2019年大型戶外作品
▲2019年大型戶外作品 「星光來潮」入選屏東燈會藝術家燈區。(圖/Julia洪郁雯授權提供)
學成歸國後,洪郁雯曾經感受到藝術創作在台灣社會似乎不如其他行業受重視,以及旁人對「藝術家」身分的質疑,在注重實用價值的台灣社會中,許多事物被認定為「沒有用」 就是沒有價值,但自從看到了姚謙的紀錄片《一個人的收藏》 中曾有人提出「賣不出去的藝術品就是垃圾。」讓她再次思考, 藝術創作的「價值」與「用途」是什麼?

同時, 洪郁雯發現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塑膠袋,雖為人類帶來便利性,但也造成環境汙染。 於是,藝術家開始收集「消費後廢棄物」為創作媒材,從塑膠袋、衣服布料、鐵鋁罐到競選旗幟,經由巧手創作, 賦予新生命。

運用從小跟阿嬤學習的勾針編織,加上自創手法,以及從前學習過服裝設計的基礎,將人們生活中的廢棄物,轉化為一件件帶有生命靈性的有機雕塑,同時,對當今消費主義至上的社會提出疑問。

▲2017年L’Oranger聯展
▲2017年L’Oranger聯展 蛋也?展場照。(圖/Julia洪郁雯授權提供)
從瑞士留學時期的真假食物系列,以人造假蛋和素食蛋的新聞為靈感,洪郁雯呈現了藝術家版本的人造蛋,外觀一模一樣,實際上分為可食用和非食用性,來表現這個人造現實的時代,我們所在的社會,處於真實和虛假之間,與根源分離,充滿有賣點的故事,這些故事超越了自⾝,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他們或許不是百分之百真實, 但也絕非虛假,他們僅僅是⼈造的。

2018年「#」系列作品,洪郁雯以現代人對社交媒體的狂熱為發想,將回收塑膠袋製成結合食物和人體器官的視覺饗宴,來檢視人類對於包裝及追隨表面形象的著迷,如何因其迷思而消費和被消費,並對這個人造現實的時代提出疑問。

▲2018年「#」系列作品,我最要眼作品創作過程。(圖/Julia洪郁雯授權提供)
▲2018年「#」系列作品,我最要眼作品創作過程。(圖/Julia洪郁雯授權提供)
如今來到2021年,洪郁雯將再度舉辦個展《生與活的那些事兒》,結合藝術家近年的平面與立體各系列創作, 完整呈現給觀眾,在全球疫情肆虐的今天,身在台灣能夠自由移動的我們何其幸運,誠摯邀請大家2月24日起至3月9日,來新北市藝文中心觀看展覽,一起進入藝術家洪郁雯的奇幻藝術世界,進行一趟充滿想像力的微旅行。

▲2020年個展「似識而非」展場照。(圖/Julia洪郁雯授權提供)
▲2020年個展「似識而非」展場照。(圖/Julia洪郁雯授權提供)
▲2019年台灣燈會在屏東「星光潮來」作品創作過程。(圖/Julia洪郁雯授權提供)
▲2019年台灣燈會在屏東「星光潮來」作品創作過程。(圖/Julia洪郁雯授權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