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能成功 新加坡「健康分流」走過Omicron風暴

▲新加坡同樣面臨Omicron變種病毒株帶來的疫情高峰,卻成功鬆綁防疫措施甚至全面開啟國門,其中疫控經驗值得台灣學習。(圖/翻攝自海峽時報)
▲新加坡同樣面臨Omicron變種病毒株帶來的疫情高峰,卻成功鬆綁防疫措施甚至全面開啟國門,其中疫控經驗值得台灣學習。(圖/翻攝自海峽時報)

國際中心楊智傑/綜合報導

台灣新冠疫情在Omicron變種病毒株的高傳播力下持續擴大,過去清零圍堵為中心的防疫策略轉移至減災防控階段,不過當確診案例確實攀升至令民眾難免恐慌的地步,「新台灣模式」如何與病毒共存也成為防疫難題,如今全面開放邊境的新加坡過去也曾走過類似情況,從確立與病毒共存到推定疫苗普及、達到群體免疫,每一步的他山之石都值得我們從中學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加坡現任財政部長黃循財(Lawrence Wong)與其跨部門防疫工作小組自疫情爆發以來,率領全國走過移工宿舍群聚爆發、Delta和Omicron變異株疫情,最終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成功將單日新增確診數、住院與死亡人數下壓。現在的新加坡有92%人口完整接種2劑疫苗,有73%人口已施打第三劑追加劑,自去年5月初至今年3月底這段期間,比起外在條件相似的香港,新加坡國內確診者死亡率低非常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死亡率僅0.5%,完整接種死亡率為0.11%,接種追加劑死亡率則為0.029%。

自2021年起,新加坡衛生部認定分級醫療照護、確保醫療量能留給中重症患者的方向正確,當局透過設立「在家康復計畫」降低確診者生活不便,也緩解國內擁有數萬床病患的輕症園區「社區護理機構」壓力,同時在與病毒共存的大前提下採取3階段的「健康分流步驟」(Health Protocol)。

▲新加坡3階段的「健康分流步驟」(Health Protocol)。(圖/取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推特)
▲新加坡3階段的「健康分流步驟」(Health Protocol)。(圖/取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推特)
新加坡將民眾分為「有明顯症狀者」「無症狀確診者或輕微症狀者」「密切接觸者」三個分流階段,首先是出現明顯症狀的民眾必須避開大眾交通運輸工具,自行前往診所,若為高齡、免疫功能低下或明顯重症等高風險族群會同時進行快篩及PCR同時檢測,等待過程中民眾在家必須一人一室,等待衛生部專人聯繫,再依自身情況決定是否在家康復或是進入照護中心;低風險族群則會先以快篩檢測,快篩結果陽性者將被歸類至第二階段照護。

選擇在家康復的確診患者可以與原先就醫的診所或與遠端醫療服務聯繫,凡是完整接種疫苗的成人和12歲以下的兒童,居家隔離滿7天即可無須檢測恢復正常生活未完全接種疫苗的12歲以上民眾,居家隔離期則延長至14天,期滿後亦可恢復正常生活。

▲與新冠疫情傳播速度一起加速的,是新加坡護理人員的離職潮。(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新加坡此波Omicron疫情下,加護病房空床率仍維持40%,致死率只有0.5%。(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屬於第二階段的無症狀確診者,自快篩檢測陽性的第一天起進入72小時的居家隔離期,期滿再自行居家快篩,若陽性則持續維持居家隔離72小時、自我快篩,並如同第一階段只要是完整接種疫苗的成人和12歲以下的兒童,居家隔離期滿7天即可無須再檢測,未完全接種疫苗的12歲以上民眾則是14天後可無須檢測,恢復正常生活。

民眾在得知快篩結果陽性後,必須停止所有社交活動包含上班、上學,居家隔離期間若出現症狀加劇的情況,則提高警戒進入「健康步驟」第一階段分流,可以聯繫衛生部緊急醫療網或是到公衛診所就醫。

第三階段的密切接觸者則屬於接到健康風險通知(Health Risk Notice,HRN)的民眾,當第一階段的患者們居家隔離時,必須上傳個人數位足跡與家戶成員資料,這些被通報的家戶成員或密切接觸者會在48小時內接到健康風險通知,進行為期5天的自我快篩監測週期。

▲新加坡3階段的「健康分流步驟」(Health Protocol)。(圖/取自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推特)
▲密切接觸者會收到類似台灣社交距離APP的健康風險通知,提醒民眾進行快篩檢驗。(圖/取自新加坡衛生部)
首先被匡列的密切接觸者必須在收到通知的24小時內進行第一次快篩,若結果為陰性則可正常外出上班、工作,出門前需以24小時為週期再次快篩,直到到第5天快篩結果皆為陰性則解除風險;若快篩結果出現陽性且為無症狀者則進入第二階段管理;若出現不適症狀或開始出現明顯重症則進入第一階段管理。

當傳播力驚人的Omicron變異株在全球爆發新一波疫情,維持三階段健康分流的新加坡也在2月22日達到單日新增近2.6萬例的高峰,接著便因為疫苗的高普及率、大批人口染疫後獲得自然免疫力,出現確診數逐步下降的趨勢,《海峽時報》訪問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高級顧問費雪(Dale Fisher),他指出事實上新加坡確診實際數字可能比過去3個月紀錄的80萬例,但多數人都獲得足夠保護,加上室內戴口罩、聚會限制人數等措施,仍能有效阻止病毒擴散。

而在3月底當局決定放寬防疫措施後,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Alex Cook)觀察單日新增、住院和死亡人數仍按峰型呈現下降趨施,並未因放寬防疫措施導致疫情復燃,因此建議政府可以進一步鬆綁,當局亦在3月26日起解除聚會人數限制,員工也都能返回辦公場所工作;4月1日起更是全面開啟國門,已完整接種的旅客入境不再需要強制隔離或接受檢測,在鬆綁邊境與經濟管制下真正與病毒共存。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