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指揮中心開設至今以903天,過去2年多來的時間,下午2點的防疫記者會已是全民必收看直播的時段,不論對於陳時中是稱讚或責罵,全台多數民眾已習慣陳時中坐在指揮官的位置,如今投入選戰,民眾對於防疫上的信賴感,恐會消失,對於參選的陳時中並非是好事。
民進黨對於陳時中,力讚陳擔任衛福部長期間,推動包括育兒津貼、幼托政策、長照2.0。不過陳時中投入的是台北市長選戰,除了社會福利政策外,包含城市的硬體建設、文化藝術等市政規劃,也將是陳時中未來必須要更加著墨的地方。
除了疫情變化是陳時中的考驗之外,林佳龍由「台北直直龍」一夕之間改為「新北抓侯龍」,讓不少人錯愕,部分民進黨支持者也費解,要如何快速提出說服選民的論述,這正是民進黨的第二大考驗。
林佳龍自5月底開始推出「關於首都的12門課」,12項皆已規劃台北市的擘劃,迄今也已公布6項,不過就在傳出林佳龍參選新北市後,林卻在臉書回應,第7項將討論北北基桃,從「台北+」發展為「新台北+」、「大台北+」。
林佳龍無法參選台北市長,最後轉念參選新北市長,除了容易落入對手操作的空間,新北市民是否仍在不到4月內時間內接受,是林佳龍極大考驗,因為民進黨在4年前,也有類似狀況。
2018年4月,蘇貞昌在臉書上宣布,接受黨主席蔡英文的徵召,參選新北市長,他已經當面表示同意,同時也以「人生的劇本不是我能偷看」,正面回應第3次的質疑,最終仍未獲得選民支持。如今林佳龍起跑時間又晚於蘇貞昌,未來挑戰更加艱鉅。
雙北對於民進黨都是場硬戰,目前起跑點都已比對手還慢,不論是陳時中或是林佳龍,必須在短時間內拿出自己的政策,並且說服民眾,讓自己能夠從疫情、轉戰的問題後華麗轉身,也才有機會贏得這場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