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指出,俄羅斯於2015年後Su-34派赴敘利亞作戰,取得許多大數據與實戰經驗,稍後也出現在利比亞戰爭中。雖然Su-34擁有實戰經驗,不過因未曾面臨強大防空系統威脅,使得它在烏克蘭戰場吃到苦頭。俄軍在損失數架Su-34後,立即下令不准飛入烏克蘭空域,只能在俄國境內發射攻擊飛彈。由於遭受制裁而無法適時彌補戰損,使得俄軍不敢大量部署為數不多的Su-34。
國防院文章指出,2021年蘇愷推出單發動機Su-75,類似於美國F-35隱形戰機,Su-57則與F-22屬於同等級,不過性能並不出色。蘇愷研製Su-75,主要因在Su-57上投資過多,希望藉產品多元化,降低龐大投資損失。Su-75預定在2024年首飛,2030年前服役。由於在烏克蘭表現不佳,連累Su-75找不到買家,俄國空軍與國外顧客都沒有採購的意願。目前俄國已經生產S-70「無人戰鬥空中載具」(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 UCAV),可與有人戰機伴隨作戰。
文章總結指出,性能與可靠性是俄羅斯戰機的軟肋。蘇愷戰機的弱點在烏克蘭戰爭曝露無遺,國外顧客發現即使蘇愷戰機價格便宜,但若考量其性能與可靠性,仍然比不上西方同型戰機,尤其曾是蘇愷戰機最大市場的中國,早已不再對其感到興趣,導致蘇愷可能盼不到希望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