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險釀北約危機!波蘭成俄國與西方「新衝突點」?

▲波蘭邊境小鎮普熱沃多(Przewodow),15日遭飛彈攻擊,導致2人喪生。圖為專家在事故現場勘查。(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波蘭邊境小鎮普熱沃多(Przewodow),15日遭飛彈攻擊,導致2人喪生。圖為專家在事故現場勘查。(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蔡姍伶/特稿

波蘭鄰近烏克蘭邊界的小鎮普熱沃多(Przewodow),15日遭飛彈攻擊,導致2人喪生,飛彈究竟是由誰射出、為何跑到波蘭境內,仍是眾說紛紜,而討論最多的,莫過於身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成員之一波蘭,是否會因此援引北約創建條約第4條的集體協商,即「無論何時,當有成員遭威脅時,其他成員將共商領土完整、政治獨立、安全及成員個別意見」,甚至是北約創建條約第5條的集體防禦,「對任一成員的攻擊視同對北約所有成員攻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5日的事件發生後,區域態勢一度十分緊張,讓人憂心第3次世界大戰是否一觸即發。其實,無論飛彈事件是俄羅斯造成的也好,或是烏克蘭為了以防空飛彈抵擋俄羅斯巡弋飛彈攻擊、結果誤射到波蘭也罷,此事也反映出波蘭在俄烏衝突中,日益吃重的角色。

一、俄烏衝突延燒的潛在危機

在俄烏戰爭爆發前,烏克蘭身為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波蘭之間的「緩衝區」,一直都站在十字路口上,是歐盟與獨立國協的交界處、西方與俄羅斯的交會點,但自從蒲亭正式入侵烏國以來,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戰線似乎有向波蘭轉移的危險,畢竟波蘭與烏克蘭、白俄羅斯(蒲亭盟友),共享約600公里的邊界,俄羅斯的防空系統範圍也覆蓋了波蘭大部分領土。

此外,戰爭爆發後,北約很多派去幫助烏克蘭的武器、車隊,都是經由波蘭進入烏國的,波蘭可說是站在北約東翼的最前線,雖然有美軍派駐在波蘭,北約也準備好在東翼加強防禦;然而,這並沒有大大減輕波蘭的擔憂,相反的,波蘭在這場戰爭中感受到的熱度正在升溫,狀況隨時可能再有改變,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Jakub Morawiecki)曾說,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入侵烏克蘭,只是他龐大地緣政治計劃中的一部分而已;確實,在歷史上,波蘭與烏克蘭有相似的經歷,波蘭在二戰期間曾被蘇聯入侵並建立共產主義統治,一直持續到1989年,蘇聯鐵幕垮台為止。對蒲亭而言,前蘇聯的終結導致俄國的全球影響力大幅下滑,始終是種恥辱,因此他懷抱著恢復帝國榮光的野心,追求他心目中偉大的俄羅斯夢,所以像波蘭這種曾被納入前蘇聯鐵幕的東歐國家也就更加警戒,而北約為了維護憲章價值,便有了集體協商和集體防禦的規定,以免更多成員國面臨俄羅斯的威脅。

二、波蘭獨特的地理風險

跟其他東歐國家相比,波蘭不只與白俄羅斯有領土連結,還跟俄羅斯在歐洲的外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有連結,在地理風險上,和波羅的海3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面臨的較為相似。相較之下,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等國家的風險,主要應該是來自黑海艦隊以及俄國在烏南的掌控區(如:克里米亞半島),壓力種類不太相同。

自2021年夏季以來,來自中東、阿富汗和非洲的非法移民,一直試圖通過白俄與波蘭、白俄與立陶宛邊境的非正規路徑進入歐盟,令歐盟國家不堪其擾,也被視為是白俄在蒲亭的默許下,用以破壞歐盟穩定的一種手段。為了不讓俄羅斯有機會藉由與加里寧格勒的連結,開闢1條進入歐盟的新路線,並利用非法移民發動混合戰,波蘭國防部長布拉什恰克(Mariusz Blaszczak)已於11月初宣布,要在與加里寧格勒的邊界修建防護牆牆,保護波蘭邊境安全。

在國際社會普遍將目光放在烏克蘭之際,其實與加里寧格勒接壤的波蘭村莊居民,自開戰後也一直處於高度戒備狀態,戰爭的迷霧同樣壟罩在加里寧格勒的波俄邊界上空,特別加里寧格勒有俄國部署的波羅的海艦隊及軍隊,自俄烏衝突以來重要性有增無減,波蘭還要提防俄國藉著控制「蘇瓦烏基缺口」( Suwalki Gap,波蘭與立陶宛的邊境連接處),這塊被視為「北約軟肋」的地方,在必要時將波羅的海3國與北約其他國家隔離、分化並打擊北約。

▲「蘇瓦烏基缺口」(紅線)位於波蘭(Poland)與立陶宛(Lithuania)的邊境連接處,它的兩邊分別是俄國的外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俄國的盟友白俄(Belarus)。(圖/翻攝自波羅的海時報)
▲「蘇瓦烏基缺口」(紅線)位於波蘭(Poland)與立陶宛(Lithuania)的邊境連接處,它的兩邊分別是俄國的外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俄國的盟友白俄(Belarus)。(圖/翻攝自波羅的海時報)
三、 波蘭遭遇飛彈襲擊,是烏克蘭戰爭升級的象徵?

15日發生的飛彈事件,將戰爭之火引向波蘭領土,也提醒外界注意衝突升級的巨大威脅。然而,此事的真相至今撲朔迷離,一開始是不具名的美國高級情報官員透露,爆炸是由越境進入波蘭的俄羅斯飛彈引起的,但後續不只美國官方拒絕證實這項報導,連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說,飛彈不太可能是從俄羅斯發射的。

隨後,北約、七國集團成員和部分歐洲國家也都陸續表示,這很可能是烏克蘭出於自衛,為了攔截俄國飛彈而導致的烏龍,卻也不忘留個台階,強調一切都不是烏克蘭的錯,是俄羅斯自己先侵略它國造成的;就連事主波蘭的反應也有點模稜兩可,為飛彈的由來留下不少解讀空間,即使被指射錯飛彈的烏克蘭仍在反覆喊冤。

種種跡象看來,或許可以做個假設,就是北約也不願意戰事全面升級,避免真的去動用到北約創建條約第4條及第5條,因此波蘭、北約、美國等,是先遵循所謂的相稱性原則,透過內部協商與審議,再做出統一的對俄回應,如此一來,既不會明顯導致戰爭升級,也能向俄國發出明確信息:倘若再有此類襲擊行為,將只會導致北約做出更大的反擊。而無論肇事者是誰,西方陣營針對此事進行的磋商都是有意義的,在波蘭領土遭襲、公民喪命的時刻,北約必須表現出團結,這也是自從蒲亭2月下旬發動侵烏戰爭後,北約一直努力的方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