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8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表現不如預期,意外丟失多個縣市,不過仍保住桃園市、基隆市、新竹市等藍大於綠版圖,再加上相對穩健的台南市、嘉義縣、屏東縣,隨後也靠著補選奪回高雄市,搭配中央執政,綠營在全台仍可以與國民黨抗衡。
自2020年1月總統大選後,百年大疫自中國蔓延到全球,即使我國防疫表現在世界數一數二,然而疫情對全世界來說終究是負面事件,因此在全世界都容易淪為做得好應該、做不好活該的困境,這也是民進黨此次選舉的原罪,尤其當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之時,效應更容易被放大。
即便有防疫的外力,下周的選舉,民進黨無非仍希望守成現有縣市,甚至能夠奪回2014年當選,但在2018年意外丟失的縣市。

主因是台南、高雄、嘉義縣、屏東縣等南方4城相對單純,另外,桃竹基8年執政成果豐碩,將卸任的首長皆為中生代政治明星,且接棒候選人特質鮮明,團隊多半有各自的訴求,皆能獨立作戰。從選舉過程來看,即使大環境對民進黨不是順風,但選到最後一周,民進黨桃園市長候選人鄭運鵬、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基隆市長候選人蔡適應、新竹市長候選人沈慧虹等備受關注的候選人,都持續展現高度動能,車掃、大型造勢樣樣來,展現十足氣勢。
其實,2018年國民黨籍的韓國瑜爆冷當選高雄市長後,荒廢市政、言行爭議不斷,負面效應早隨其後續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加乘擴散到全國各地;另外,與韓國瑜同時當選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新北市長侯友宜、宜蘭縣長林姿妙、彰化縣長王惠美、雲林縣長張麗善等藍營諸侯,普遍被認為把首長當里長在做,格局遠不及過往同城市的民進黨籍首長,再對比同期執政的鄭文燦、黃偉哲、陳其邁、翁章梁、林右昌、林智堅等人的大格局大發展,可說是天壤之別,相信選民自有公斷。

另外,台灣人民在2018年相信國民黨的話術,給了親中、執行能力普遍低落的國民黨在諸多縣市執政的機會,還一度讓國際社會誤解台灣人對主權的態度,但其實國人對台灣的認同屢創新高,再加上執政對比下,此次國民黨想再複製2018同一套,恐沒有那麼容易。
最後關頭,民進黨候選人只要抬頭挺胸、理直氣壯地凸顯過去執政縣市的進步、與競爭對手的格局差異,再搭配票房叫好叫座的蔡英文、人氣王蘇貞昌的執政底氣,下周的選舉絕對不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