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成功鎮的蔣家近日在多項法律案件中為家族土地權益奮戰,這片由數代祖先流傳下來的156坪土地因遭疑似不當程序及詐欺行為,成為法律與社會輿論的焦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13年12月24日,蔣姓阿嬤在子孫陪同下,攜帶證據前往高雄高等法院出庭,針對地役權案件進行行政訴訟。蔣家指控,台東縣政府未通知地主參與會勘,就將私人道路公告為現有巷道,完全漠視土地所有權人的基本權益。庭審當日,蔣家子孫舉牌抗議,強調「原住民不是二等公民」,呼籲社會重視弱勢族群的土地權益。

法院將於明(21)日下午四點進行宣判,蔣家期待司法能還其公道,撤銷公告並恢復土地主權。

▲蔣家訴求的是公正的補償及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希望藉由法律程序為家族爭取應得的權利。(圖/蔣家提供)
▲蔣家訴求的是公正的補償及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希望藉由法律程序為家族爭取應得的權利。(圖/蔣家提供)
詐欺案終於開庭:祖產淪為無償使用的現有巷道

在另一項詐欺案中,蔣家指控建商與地政士聯手利用83歲蔣姓阿嬤的不識字與語言障礙,誘導其簽署不平等的土地使用同意書。該文件中,未提及任何補償條款,且無第三方公證,致使蔣家世代傳承的祖產被公告為公眾通行的道路。

該案於本月10日首度開庭,蔣家子孫至地檢署前舉牌抗議,表達對此不公行為的強烈不滿。他們指出,土地不僅是家族的傳承財產,亦承載著文化與歷史意義,如今卻因行政疏失與商業利益被迫無償使用,讓人心痛。

蔣家律師提供的空拍圖顯示,該道路在1975年至1985年間並不存在,直至90年代後才逐步成形,且目前僅供單一戶住宅及倉庫使用,並不構成公共道路需求。此外,蔣家批評縣府張貼公告的程序漏洞,地主未被通知,也無從得知公告內容。

蔣家還對案件中的翻譯問題深感憂慮。他們指出,法院指定翻譯時因腔調與用詞差異,經常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可能影響案件的公平審理。律師呼籲,司法程序必須在語言溝通上更加注重文化敏感性,確保弱勢群體的訴求能準確傳達。

▲詐欺案與地役權雙重壓力,蔣家堅持捍衛土地。(圖/蔣家提供)
▲詐欺案與地役權雙重壓力,蔣家堅持捍衛土地。(圖/蔣家提供)
呼籲社會支持:還原住民一個公平正義

蔣家強調,這場抗爭不僅關乎一個家庭的土地權益,更代表了弱勢族群在面對企業與政府時的無助處境。他們呼籲更多社會人士伸出援手,共同監督程序正義,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蔣家表示,他們的目標不僅是恢復土地主權,更希望藉此喚起社會對原住民權益的重視,讓每一片土地的歷史與價值都能獲得尊重。他們將繼續堅守,期待在未來庭審中,看到正義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