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臨少子化嚴重考驗,衛福部推出補助試管嬰兒的政策,而台大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此政策的CP值相當高,不僅顯著提升試管寶寶出生數,而且平均每補助1元,可獲得5.68元的淨稅收與21.87元的總稅收。這是全亞洲首見的試管嬰兒補助措施投資報酬率研究,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人類生殖》。
此研究由台大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醫師與北醫附醫教授嚴明芳教授共同進行,台大醫院在今(21)日正式發表。陳美州表示,衛福部在2021年7月推出「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政策」,研究團隊透過終身財政推估模型,並同步考量政府補助成本、政府福利支出、工資、通貨膨脹、折現率等因素,估算出受補助試管寶寶所繳交的終身稅收、包括所得稅與消費稅。
陳美州指出,我國現行不孕症治療補助不孕夫妻,最高補助6個不孕症治療週期,第1個治療週期最高補助10萬元,第2~6個治療週期最高各補助6萬元,補助約占總治療費用45~62%,其餘由民眾自費負擔;2021年7月補助政策上路後一年間,成功催生1萬1636名試管寶寶,總補助金額約38億元,每個試管寶寶平均補助約33.2萬元。

▲愈來愈多國家以人工生殖補助因應出生率下降,人工生殖對於總出生數的貢獻也逐年上升。(圖/NOWnews資料照) 根據研究推估,每名受補助試管寶寶終身貢獻的政府總稅收為726萬元,扣除政府不孕症治療補助與各項福利支出如勞工退休金、津貼、教育等,政府淨稅收為155萬元;以每名試管寶寶平均受補助33.2萬元計算,該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分別為5.68倍(淨稅收)與21.87倍(總稅收),代表政府每投資1元在試管嬰兒補助,可獲得高達5.68元淨稅收與21.87元總稅收。
陳美州表示,近年有愈來愈多國家以人工生殖補助因應出生率下降,人工生殖對於總出生數的貢獻也逐年上升,而此研究從政策角度思考,證實類似措施可增加人工生殖治療的可近性,進而達成鼓勵建立家庭、增加出生率等多重目標。
此外,多項國際研究也發發現,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減輕民眾的自費負擔,刺激生育率的效果愈好,尤其對於超低生育率國家,效果更為顯著,應被視為各國在解決出生率下降的重要選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美州指出,我國現行不孕症治療補助不孕夫妻,最高補助6個不孕症治療週期,第1個治療週期最高補助10萬元,第2~6個治療週期最高各補助6萬元,補助約占總治療費用45~62%,其餘由民眾自費負擔;2021年7月補助政策上路後一年間,成功催生1萬1636名試管寶寶,總補助金額約38億元,每個試管寶寶平均補助約33.2萬元。

陳美州表示,近年有愈來愈多國家以人工生殖補助因應出生率下降,人工生殖對於總出生數的貢獻也逐年上升,而此研究從政策角度思考,證實類似措施可增加人工生殖治療的可近性,進而達成鼓勵建立家庭、增加出生率等多重目標。
此外,多項國際研究也發發現,擴大不孕症治療補助,減輕民眾的自費負擔,刺激生育率的效果愈好,尤其對於超低生育率國家,效果更為顯著,應被視為各國在解決出生率下降的重要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