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飲酒不僅損傷腦部,戒酒時若發生「震顫性譫妄」,更會加劇腦神經受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黃名琪醫師、國衛院研究員劉玉麗,與瑞士蘇黎世大學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血液中的蛋白質分子「神經絲輕鏈」濃度愈高,戒酒期間發生震顫性譫妄的風險愈高,最高可達9倍以上。
針對此研究,黃名琪說,震顫性譫妄是酒精戒斷症候群中最嚴重的情形,通常發生於戒酒後48~72小時,症狀包含幻覺、妄想、意識混亂,甚至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感染,死亡率可達20%,但過去對於震顫性譫妄缺乏有效的預測指標,患者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神經絲輕鏈高,譫妄發生風險提升
黃名琪表示,團隊希望能找出震顫性譫妄的早期生物指標故進行此研究,針對224名戒酒住院的酒癮患者,追蹤其戒斷過程,並測量血液中的神經絲輕鏈濃度,同時與116名健康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震顫性譫妄患者的神經絲輕鏈濃度顯著高於其他病人與健康者,且濃度達特定數值以上時,譫妄發生風險提升9.43倍,而在神經絲輕鏈濃度升高前,神經損傷早已發生。
對於神經絲輕鏈,黃名琪指出,此為反映腦神經損傷程度的蛋白質,過去常用於診斷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這是首次將其運用在酒精戒斷領域,不僅證實長期飲酒者的腦部已處於損傷狀態,更發現戒酒期間嚴重譫妄的病人,腦損傷情形更嚴重,甚至可能提高失智機率。
黃名琪說,這項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未來可望協助醫療團隊及早識別高風險個案,避免患者在戒酒過程中遭受更嚴重腦傷,使酒癮治療更精準、有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神經絲輕鏈高,譫妄發生風險提升
黃名琪表示,團隊希望能找出震顫性譫妄的早期生物指標故進行此研究,針對224名戒酒住院的酒癮患者,追蹤其戒斷過程,並測量血液中的神經絲輕鏈濃度,同時與116名健康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震顫性譫妄患者的神經絲輕鏈濃度顯著高於其他病人與健康者,且濃度達特定數值以上時,譫妄發生風險提升9.43倍,而在神經絲輕鏈濃度升高前,神經損傷早已發生。
對於神經絲輕鏈,黃名琪指出,此為反映腦神經損傷程度的蛋白質,過去常用於診斷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這是首次將其運用在酒精戒斷領域,不僅證實長期飲酒者的腦部已處於損傷狀態,更發現戒酒期間嚴重譫妄的病人,腦損傷情形更嚴重,甚至可能提高失智機率。
黃名琪說,這項研究成果近期已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未來可望協助醫療團隊及早識別高風險個案,避免患者在戒酒過程中遭受更嚴重腦傷,使酒癮治療更精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