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來到尾聲,西太平洋地區準備迎接熟悉的颱風季,近日國際間的「颱風委員會」也針對今年颱風釋出新的命名列表,其中包括杜蘇芮(Doksuri)、蘇拉(Saola)、海葵(Haikui)正式被除名,並將由布里(Bori)、海星(Saobien)、天馬(Tianma)取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颱風怎麼命名?

中央氣象署指出,颱風的命名列表上,共有140個名字,分為5組、每組28個,分別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國家或地區,共計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再由設於日本東京的專業氣象中心(RSMC)負責排定順序統一命名,台灣無命名資格,至於各國轄區內的名稱,則由各國自行決定。

▲蘇拉颱風結構扎實,暴風圈預計今(30)日中午會接觸恆春半島,民眾務必留意,今日東半部降雨明顯、西半部高溫炎熱。(圖/翻攝向日葵8號衛星)
▲2023年曾襲台的蘇拉颱風遭到除名,將由新名字「海星」取代。(圖/翻攝向日葵8號衛星)
3颱風走入歷史 新名字公布了

第57屆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杜蘇芮颱風將由「布里」取代,布里是由韓國提名,原意是植物「大麥」,也就是 Barley 的韓文讀音;蘇拉颱風則是被「海星」取代,海星是越南提名,就是大海中常見的棘皮無脊椎動物;海葵颱風被「天馬」取代,由中國提名,原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飛馬。

除了今年正式退役的杜蘇芮、蘇拉、海葵外,預計在第58屆颱風委員會,包括「艾維尼、摩羯、山陀兒、潭美、康芮、桔梗、萬宜、天兔、燕子」等9颱風,也將更換新的名字,其中也不乏許多曾登陸或影響台灣的颱風。

▲杜蘇芮颱風近3小時結構上並無太大變動,移動速度正慢慢加快,預計今日晚間會通過台灣海峽。(圖/翻攝中央氣象局官網)
▲2023年曾經侵襲台灣的杜蘇芮颱風遭到除名,並由韓國提名的「布里」取代。(圖/中央氣象署)
杜蘇芮、蘇拉、海葵都曾侵台 除名原因出爐

回顧被除名的3個颱風,在2023年生成後,路徑都曾接近台灣並帶來影響,其中海葵颱風更是打破台灣從2016年開始,累積1472天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不過以上3個颱風大多都是因為替中國、菲律賓帶來巨災,因此遭到國際間除名。

🟡杜蘇芮:2023年7月21日在關島西南方海面生成,台灣陸上、海上警報共發布32次,共計造成1死79傷,農損約2億元。

🟡蘇拉:2023年8月24日在台灣東南方海面生成,台灣陸上、海上警報共發布22次,暴風圈曾接觸恆春半島陸地,但中心並未登陸,統計無人傷亡,有零星災情。

🟡海葵:2023年8月28日在關島西北方海面生成後,向西北西朝台灣東方海面接近,9月3日下午於颱風中心在台東縣東河鄉登陸,晚上在高雄市梓官區出海,出海後又在高雄沿海滯留打轉,9月4日清晨在高雄市左營區第2次登陸,統計全國143人受傷,停電約28萬戶,農業損失14億1563萬元。

▲2023年的海葵颱風,曾登陸台灣2次,並打破台灣累積1472天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圖/中央氣象署)
▲2023年的海葵颱風,曾登陸台灣2次,並打破台灣累積1472天沒有颱風登陸的紀錄。(圖/中央氣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