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多歲的男性常尿急,有時候甚至來不及走到馬桶就尿出來,只能「塞一條小方巾」在褲襠裡吸附尿液,也因為頻尿,動不動就想上廁所。經過醫師判斷,因有尿急、頻尿和夜尿,加上透過症狀評估表等評估,確診為重度「膀胱過動症」所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振興醫院泌尿部微創手術科主任蔡昇翰說,膀胱過動症的定義是非其他病因所造成尿急,可能會合併急迫性尿失禁、同時有頻尿、夜尿等,其盛行率相當高,約在11%至16%間,且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增加,因難以控制的頻尿、夜尿及尿急感,對於患者的日常生或造成多方面影響。

蔡昇翰提到,包括睡眠障礙、避免社交、影響工作表現等,甚至也會減少性生活。

對於膀胱過動症的診斷,蔡昇翰認為,最重要的是排除其他潛在疾病,包括感染、結石或尿路癌症等,後續則會針對患者症狀嚴重程度、不同面向進行治療。

蔡昇翰表示,也可「膀胱過動症症狀評估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s score , OABSS)評估患者的困擾面向與嚴重程度,可說膀胱過動症診斷與治療的重要工具,其診斷標準總分3至5分為輕度;6至11分為中度;12分以上則為重度。

▲膀胱過動症評估表。(圖/振興醫院提供)
▲膀胱過動症評估表,若超過12分是重度。(圖/振興醫院提供)
關於膀胱過動症的治療方式,蔡昇翰提到,由輕至重約略分為3種,可依據患者症狀的嚴重度與治療反應排列組合。

1.生活型態調整與骨盆膀胱訓練:醫師說,出門前或睡前可減少飲水,以免發生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同時避免攝取咖啡因。

蔡昇翰說明,咖啡因和攝護腺雖沒有直接關聯,但會刺激膀胱收縮,對於有頻尿、尿急、夜尿的人而言,咖啡因會加重上述的症狀,因此應該盡量減少攝取;另外患者也可以進行膀胱自我訓練,於有急尿感時,嘗試轉移注意力,稍等5至10分鐘再去解尿。

2.口服抗膽鹼藥物或乙型促效劑藥物:建議病人諮詢泌尿科醫師,了解服藥的注意事項,若是服藥後發生解尿困難的狀況,也應盡快回診就醫、調整用藥。

3.侵入性治療:蔡昇翰提到,包括膀胱肉毒桿菌注射、神經調節技術,及膀胱擴大或尿液分流手術等,可與泌尿科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針。

蔡昇翰說,前述病人在遵從醫囑,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尿急和頻尿的狀況大幅改善。醫師提醒,膀胱過動症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若有這方面困擾,建議可以先使用膀胱過動症症狀評估問卷自我評估後,進而與泌尿科醫師進一步討論相應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