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上週就診突破7萬人次,比前一週增加9.3%,增長幅度雖然有所趨緩,但進入夏天後,「腸病毒」的主場也開始了,又安心診所兒科專科醫師王韋力表示,近期每天都有腸病毒患者掛號,新型病毒又開始竄起,且對低年齡層的幼童殺傷力極強,這波流行預估要延續到10月才有機會慢慢趨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腸病毒準備進入流行期 重症數創6年新高

疾管署表示,上週腸病毒的門診、急診人數共計5166人次,距離流行標準還有一段距離,但也處於爆發前的寧靜期,近期台灣腸病毒重症病例數已經是近6年同期最高,總共有6例確定重症病例、其中3例死亡;重症中有5例為「伊科病毒11型」、1例為「克沙奇B5」。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佈腸病毒併發重症確診案例,呼籲家長及教托育機構提高警覺,幼童照顧者注意重症前兆病徵。(圖/記者陳雅芳攝,2019.10.08)
▲管制署提醒,上週腸病毒的門診、急診人數共計5166人次,距離流行標準還有一段距離,但也處於爆發前的寧靜期。(圖/NOWnews資料照)
伊科病毒11型專攻幼童 與一般腸病毒有差異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呂俊毅表示,伊科病毒的症狀並不明顯,成人或年紀較大的小孩,感染後就像感冒,只會有一點點發燒、咳嗽、起疹子,和過去常見的「克沙奇A型病毒」或「腸病毒71型」,會引起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不同。

而一般腸病毒常見重症高風險群為5歲以下,伊科病毒則是專攻「1歲以下的孩童」,尤其3個月以下要特別注意;感染後初期症狀僅為發燒、食慾不佳,但幼兒重症率高,嚴重會引起急性肝炎、腦炎或心肌炎,並造成黃疸、昏迷、抽筋,最後引發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和一般腸病毒差異比對。(圖/疾管署提供)
▲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和一般腸病毒差異比對。(圖/疾管署提供)
腸病毒趨緩看不到時間 家長戰爭剛開始

王韋力說明,現在新冠、流感都還持續有案例,家長們一方面要擔心自身狀態,還要顧慮孩子面對腸病毒的威脅,提醒民眾,過往經驗來看,腸病毒開始流行後,會一路延燒到放暑假,開學後再爆發一波,最後在10月中旬趨緩,今年在多種病毒群起下,是否會延長流行時間是未知數,「但確實有可能。」

提醒民眾,腸病毒非常容易導致3個月內的新生兒引發重症,由於出生3個月的嬰兒不太有外出行為,因此感染原因大多是家中的有在上課的兄弟姊妹,或是從事教職、在校工作的家長。平時外出回家後,第一件事務必記得洗手、更換衣物後再接觸寶寶,若有請保母也應嚴格控管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