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在的狀態一直是我的人生課題,因為我一直很怕生、慢熱,但表演會讓我要不斷接觸不同人或碰到各種不同狀況,就讓我越來越習慣、越來越自在。我覺得在Action之後的開拍期間,其實很自由,因為做什麼都可以也不用怕做錯,可以很自由地發揮,也像是創作的時間,用什麼姿態、什麼表情都可以。」
但其實柯佳嬿對自己是嚴格的,對於一個角色的詮釋,會與導演一再討論,在開拍前就賦予角色一些特質,譬如設定香味、設定肢體語言。「我到現在都不覺得自己演戲游刃有餘,其實過程非常難。我覺得演戲跟煮菜一樣,同一道菜煮了很多次,你會有很多心得,也會去調整細節,嘗試將它越做越精緻,但是我從來沒有感受到游刃有餘的時刻。」那或許正是柯佳嬿成功的一點──永遠謙虛、永遠努力去嘗試演戲的可能性。
我們問起,她是否也曾經碰過低潮?她說:「我都認為是自己的事,就自己解決就好。可能你的命剛好就走到雨季,但是雨還是會停,太陽還是會出現,要記得幫自己撐傘,耐心等待晴天。我覺得人只要在低潮時,要時時告訴自己開心和不開心都是一個過程,開心時好好享受,不開心時也要告訴自己這會過去的,這會一直交替變換,我也會這樣告訴自己。」

直到朋友把她的文章拿給出版社總編輯看,佳嬿寫作的才華遇到了伯樂。「我和總編輯見面後,才發現他是貝莉!她負責編輯出版的作品,我都看過好幾本,就覺得很巧,我也覺得如果可以做有關愛情的書,讓貝莉來出版好像很適合,很有緣分!我是到最後趕稿階段才真的有一種我真的要出書的感覺,一開始我都一如往常地拍戲、工作,沒有什麼壓力和真實感,甚至到過程的中間,我還懷疑自己寫得夠不夠多、能不能用,不過他們也會幫我分類,我也有把自己做過的夢下來,他們覺得很好玩,因為很少人會把自己的夢記得很清楚。但主題當然還是圍繞著愛情,演戲也有帶給我很多靈感,因為每個角色面對愛情、困難和傷痛都會有不同感受,我也會加入一些身邊朋友的故事,以不同角度去詮釋。」
其中有一篇〈星期三的秘密戀人〉,宛如村上春樹《萊辛頓的幽靈》裡的篇幅,裡面的句子很美,「真希望這份愛凍結在此刻,所有狀態都被冰凍起來,交給宇宙保管。某天小心翼翼取出來,兩個人一起將愛解凍,或是聯手將愛打碎。」浪漫而奇幻。
佳嬿說:「我覺得書寫過程是一種自我整理和自我療癒,你有很多天馬行空或想像,換一個形式,它都有很多出口。不過有時候,我朋友也會問我你那一篇是不是在寫誰誰誰(我們的一個共同朋友),我就會說很明顯嗎?我都會祈禱拜託不要讓他看到(笑)」

現在的柯佳嬿,少了過去的不安,多了對自己的篤定,在歲月靜好裡,年年日日,在平實裡燦爛,在燦爛裡兢兢戰戰,倦時家裡有燈,在一個又一個故事裡,她有戲迷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