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教你讀心術!五個小動作看穿對方對你有沒有意思!

大是文化

文/喬.納瓦羅,馬文.卡林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常被人問說,有沒有某些行為是每個約會的人都該事先了解的,而這些行為又會是什麼樣。基本上,就是能夠最準確反應某人感受、思考與渴望的行為。本章就是為了讓你做到這些行為,將我認為最重要的「肢體語言線索須知」傾囊相授,讓你約會愉快,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會選出這些行為,是因為他們常被遺漏或尚未被了解,不過它們每一次都準確可靠。如果想揭曉我們的感受、以及他人對我們的感受中所隱藏的意義,這些行為可說是舉世通用的。可惜大多數探討肢體語言與約會的書籍,都沒有提到。

但在我們開始之前,我想跟你分享一個實用的模式,讓你解讀他人的肢體語言。我在本書不斷強調過解讀肢體語言最重要的,是專注在兩個基本領域:舒適不安

我們大腦的腦緣系統掌管情感與生存,透過肢體語言來溝通我們的情感以及對他人的感受──基本上就是我們內心的一切。數百萬年來,我們都透過這種非言語的方法,與他人互相溝通想法與情緒,而且至今依舊如此。事實上,我們在約會或人際溝通時,非言語的部分占了80%

幸運的是,我們的「邊緣腦」總是「開著」,下意識的評估任何可能對我們造成威脅、或讓我們不舒服的事物,並立即對任何接收到的訊息做出反應。所以當某人看起來很兇,或對我們感到厭煩時,我們的腦緣系統就會對那樣的訊息做出反應,讓人感到高度不安。同樣的,假如某人以關愛的眼神看著我們,我們的邊緣腦也會有反應,將血液流到皮膚裡,放鬆臉部肌肉,引導我們的身體面向對方的關愛。

腦緣系統不只對外界做出反應,也試圖讓我們感到舒適。所以當某人說了不中聽的話,我們就會往後靠,或是在兩人之間置入物品(錢包,甚至是翹腳),這樣我們就會稍微舒服一點。

這些腦緣系統造成的行為,是不經思考就即刻發生的,所以它們與言語不同,總是能反應我們真正的情緒(這就是為什麼邊緣腦也被稱為「誠實腦」)。當某個你不喜歡的人進到房間,你會無意識的立刻對那人做出情感反應。你的臉會反應你的感受(瞇眼),或者你全身都會做出反應,例如稍微轉開,或是避免眼神接觸。在所有情況下,你大腦處理的事物都會反應在肢體語言上。

簡單來說,在生活中我們對事情只有喜歡與不喜歡的分別;不是感到滿足,就是感到不開心;不是感到放鬆,就是感到焦慮;不是充滿自信,就是缺乏自信。仔細想想,我們就像嬰兒一樣,天生就懂得用非言語表達自己的舒適與不安,而且這也是我們最主要的溝通方式。透過準確反應我們的想法與感受,我們的身體能夠傳達有價值的資訊給他人。這就是這章希望你可以判斷的事,這樣你就能更準確的解讀他人的感受、想法、渴望,甚至是意圖。

眼睛:求愛階段會有大量凝視

我們的眼睛能夠強烈的溝通情感、想法與渴望。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眼睛就能細膩溝通我們的真實感受、舒適與情感。它們能溝通正面的情感,例如興奮、期待、快樂等;但也會透露出負面情緒,例如恐懼、憂慮、悲傷與不安。眼睛被稱為靈魂之窗,我認為這千真萬確。

講到人際關係與約會的話,眼睛是用來溝通我們懷抱的興趣、熱情與愛情。在約會或求愛的早期階段,之所以會有大量的凝視,是因為眼睛溝通太多資訊了。我們會被對方的眼睛迷住,因為我們一邊從它們當中尋找線索與資訊,一邊用孩子般的興致探索它們──對它們的反應做出反應,盼望愛意的跡象。所以當對方瞳孔放大,我們會感到舒適與受到歡迎,但瞳孔縮小的話,我們就立刻了解,它在告知我們事情起了變化。

我們在眼神中看到的變化,反映出對方腦海裡的想法,通常會讓我們知道事有蹊蹺。你一定看過專心於某工作的人,透過掙扎與困惑的眼神,傳播他遭遇到的困難。這就是眼睛的美麗之處,它們實在太誠實,能夠即時透露出大腦正在感受或處理的事物。

我們的眼睛會根據其面對的各種外界狀況而做出反應。當鄰居告訴我們,他不小心撞到我們的車,我們的眼皮就會重重垂下,或是我們會用手指揉眼皮。傳達出來的訊息都一樣:「我不想聽」,但我們還是保持微笑,因為我們是好朋友。但那種誠實的阻擋反應(垂下眼皮,用手指遮住眼睛),還是又快又真實的傳達我們的情緒,即便我們希望是別種狀況,也還是一樣。同樣的,當對方取消約會,我們也會發現自己的眼皮沉重垂下,當下就反映出我們真實的感受。這就是眼睛的細緻之美,它們擁有身體中最快速的肌肉,能夠在我們意識到之前,有效而即時的溝通想法與感受。

當彼此間的關係出現動搖,眼神接觸與眼部行為也會跟著動搖──在事情出錯之前就先露餡了。避免眼神接觸、翻白眼、畏縮等明顯的跡象,都顯示出有爭端在醞釀著。還有其他不一定會被察覺的眼部行為:提到某個話題的時候,眼睛稍微瞇了一下、絕望與憂慮的冰冷眼光、避免眼神接觸、輕蔑與漠不關心的眼神──甚至與你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相衝突。一切事物都透過眼睛來溝通,不管嘴巴怎麼說,眼睛永遠是正確的。說到底,我們已經有多少次透過肢體語言做出準確反應,卻為了社交關係和諧而用嘴巴否定它?

諸如阻斷視線之類的眼部行為,可以用來找出關係中的問題,進而處理它們。同樣的,當我們的情感因某件事物而感到困擾、沮喪與掙扎,我們的眼皮就會閉上,之後就維持閉著或快速顫動,作為情緒的表達。休‧葛蘭(Hugh Grant)在電影裡最著名的特色,是他搞砸事情的時候眼皮會拚命跳。

不過我們在解讀眼部行為的時候,經常存在著誤解。完全沒有、或只有一點眼神接觸的話,常被人誤解成欺騙,尤其是被人詢問的時候──因為說實話的眼神應該要堅定才對。這個觀念並沒有任何研究或經驗支持,完全是錯的。艾爾德‧瓦利傑(Aldert Vri,波特茅斯大學應用社會心理學教授)與其他研究人員已發現,說謊者反而更致力於眼神接觸,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會尋找欺騙的跡象。有時候我們眼神別開,是因為這樣比較容易傳達資訊或情感,並非因為出問題或是欺騙。所以當你的同伴眼神別開的時候,請對他和善一點,因為他可能在思考或是傳達訊息;並不一定是交際「中斷」的徵兆。根據我的觀察,當我們有幸將眼神別開,就會有最舒適的感受,因為我們可以從記憶中取回事實,或是仔細思量某個想法。

我看過人們舒適與放鬆的眼神,也看過人們突然被某件事或某個話題困擾的眼神。有問題的時候,眼窩就會立刻變窄;我稱之為「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效應」(他在西部片裡,開槍前總是先瞇眼)。瞇眼或縮小眼窩能夠非常準確的顯示出不安、壓力、憤怒與問題。

不久以前,我在餐廳觀察坐在對桌談話的三對情侶。其中一位男子本來沉默不語,突然間開口說話,此時有對情侶完全同步的直接面向我,當男子繼續說下去的時候,他們的眼睛緊緊閉著。男子完全不在意他們的反應,但我可以看出這對情侶就是不喜歡他講的東西,並同步使用視線阻擋。這讓我想到:如果兩人彼此關係良好,他們眼部行為就會非常一致。兩方都因為彼此本身與他們之間的對話感到寬心,所以你可以從他們的眼神流轉中看到和諧。如果看到其中一方用渴望的眼神看著某件事物,而另一方用斜眼看或是翻白眼,如此的差異就能透露出兩人之間可能有問題,而且可能比看到的還嚴重。

至於情侶的話,如果他們對彼此沒有負面的眼部行為,你就知道他們關係融洽。沒有任何瞇眼暗示有事情有處理,也沒有任何閉眼,暗示自己因為要開誠布公某件事而感到沉重。不好的關係總是離不開負面的眼部行為,因為眼睛會反應你的心情與想法。

我建議情侶與個人,如果他們開始看到這些負面的眼部行為,就應該把它當成機會來探詢其他意見,看看是真的出了問題,還是對方只是想更開放溝通、談的更詳細一點。不管如何,這些都是腦緣系統對感受與情緒的表現,每一分一毫都很重要──甚至比口語還重要。你最好立刻找出問題所在,不要任由關係因沉默而逐漸冷淡。

所以不管你是誰、你年紀多大,或你的關係發展到什麼地步,將注意力轉回靈魂之窗──眼睛,是永遠不嫌晚的。

皺鼻子:對某事感到厭惡

我們的鼻子不管體不體面、形狀如何,都在人際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你可能以為鼻子只是用來呼吸的,但它也用來溝通。事實上,你的鼻子能夠非常準確溝通你的感受,所以我得把它列在這份清單裡。

「不喜歡、厭惡、不同意」的臉部表現是非常誠實的,而且不管多麼稍縱即逝,都能準確反應我們的真實情感,其中又以皺鼻子為最。你把壞掉的牛奶與腐敗的食物湊近鼻子,就知道我們感到厭惡的時候,鼻子會往上皺。新生兒如果不喜歡某件事物,就會緊閉嘴巴、皺起鼻子。這是舉世皆然的行為,既即時又極度準確。

我們的大腦保留了這種行為,以最原始的層級向他人表明:有事物令我們反感或不快。因為這種溝通行為太準確了,所以我們也會用它告訴他人:我們不喜歡某事物,或我們不同意這種說法。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講述血腥故事的時候,人們聽到都會皺鼻子? 他們沒有聞到臭味,卻還是皺了。這是因為這種行為已經跟隨我們很長一段時間。「嗚噁!」之類的驚嘆會讓我們皺鼻子,想像自己手握死魚也會。

約會時,這種行為會在討論某件事物的時候一閃而逝。為了社交和諧,一個人可能口頭上同意你,但是事實上他皺起鼻子,才是準確透露出對你說詞或意圖的感受。當他看到不喜歡的人,或是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會這麼做。

最近我看了電視實境秀《紐澤西嬌妻》(The Real Housewives of New Jersey)。其中一位妻子被問及對於另一位女子的想法。回答之前,她的鼻子皺了二十分之一秒。接著她開始說一些客套話,例如「喔她人還不錯啊」。之後她被私下訪談,才透露出真實的感受(然後鼻子又很誠實的皺起來)──其實她真的不喜歡那個女的。

所以當對方皺鼻子,就會非常準確而即時的告訴我們,他對某人或某事的感受。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會皺起鼻子兩側,而有些人只會皺一側──假如是這樣,就會牽動那一側的臉部,包括嘴角。就跟大多數的臉部非言語溝通一樣,它們發生得很快,所以你要先準備好該觀察哪裡。

這是其中一種可以告訴我們許多事的行為,男生與女生都會有,舉世皆然。透過探尋它們,我們就能更準確的解讀他人的想法、感受,以及他們想迴避的事物。

噘嘴:我不喜歡,還有其他方案嗎?

你從接下來的兩種行為可以發現,就算我們保持沉默,嘴唇也會說話,透露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

就像皺鼻子一樣,噘嘴也超級準的。它雖然看起來像親吻,實際上卻有其他意義。

當我們聞到臭味,邊緣腦就會開始運作,立刻迫使我們緊閉嘴巴。緊閉會讓嘴唇極為明顯的噘起,就跟親吻一樣,透露我們對臭味的反感。這項行為就算位於遠處,也能向他人表達「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然後我不喜歡」。有趣的是,當我們看到或聽到不喜歡、不同意或反感的事物,也會運用同樣的行為。

這裡舉個例子。幾年前我協助一對年輕夫妻買他們第一間房。當我們逐項討論各種費用的時候,女方(預算非常有限)就透露出她不喜歡這些物件。她嘴巴上不說,卻在她聽到覺得不必要或太貴的物件時,有力而準確的噘起嘴唇。噘嘴就是這麼準。她用噘嘴即時透露她反對哪些事物,而感到滿意時就放鬆嘴唇,一句話也沒說。在談論這些物件的時候,知道她心裡怎麼想其實並不意外,因為她整段過程都在溝通。

夫妻也可以利用這種行為,評估他們的伴侶對於特定話題的感受。例如我有一位很愛坐船旅行的朋友,他很久以前就學會怎麼解讀他太太的非言語溝通。他會(我親眼看過)向太太一一列舉下次旅行想去的地方,然後觀察太太對每個地方的反應。如果她不喜歡提到的地方,嘴唇保證會在最準確的時機噘起來。藉由這樣的資訊,我朋友就會跳過那個地方,接著討論下一個可能雀屏中選的合適地點。

這種噘嘴行為的真正意義是「我不喜歡」或「我正在想有沒有其他方案」,可以拿來當作某種風向球,看看哪些事情行得通,或即時了解某事物絕對不受喜愛。

例如你問朋友說:「想去公園嗎?」如果他們噘嘴的話,接著你就可以問說:「還是去別的地方?」他們就會回覆你別的提議,例如看電影。因為噘嘴表示「我不喜歡」或「我喜歡別的」,所以這行為很有用。

噘嘴是一種捷徑,讓你知道別人對某事物的想法與感受。如果你的伴侶已經噘嘴表示不同意,讓你知道你提的東西不是他的第一選擇,何必浪費他的時間、或你的約會時間在這個話題上? 接著討論下一個吧。

顯然這是非常有用的行為,幫助你切入正題,專注在對方感興趣的事物上,而不是那些連考慮都不用的事物;藉此省下你的時間,甚至讓你迴避敏感的話題。而且沒錯,當某人走進房間的那一刻,它也能告訴你另一個人對他的感受。所以請仔細留意這種噘嘴,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與感受吧。

抿嘴或含起嘴唇:事情不對勁的重要徵兆

正如我之前講過的,我們的嘴唇連不講話的時候都可以溝通。當我們感到負面情緒或壓力,嘴唇透露出的訊息不會少於眼睛。觀察那些在國會作證的人(特別是那些背負壓力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的嘴唇消失了。當班機被取消時,你在機場也可以看到這種行為。

當我們感到滿足、事事順心,嘴唇就會變得會完整、柔軟、溫暖。當這種滿足的狀態改變(不管是看到、聽到或想到某件事),嘴唇就會立即做出反應。我們嘴唇的大小會隨著負面思考或情感而改變(變小或消失),讓別人知道事有蹊蹺。這真是既準確又舉世通用的行為。

抿嘴或含起嘴唇,可以從被考試搞到頭大的學生、或難以跟妻子溝通的丈夫身上看到。任何帶有壓力或有害的事物,不管是來外部(收到被取消的支票)還是內部(想到還得再去面試一次),都會使嘴唇立刻緊抿或消失。這是其中一種美妙的行為,不管你身在何處都能輕易解讀,大人與小孩都一樣。如果我們探尋它,它會告訴我們非常多對方的想法與感受。

甚至連我們對他人的情緒,都會反應在嘴唇上。夫妻經常抱怨接吻的感覺變了,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多半是因為嘴唇的柔軟度與溫度與我們的感受直接相關。當我們開始對他人付出較少的關心,那我們的身體就會反應這些情緒,我們的肌膚接觸與親吻也會變得更疏遠、更冷淡(因為流進嘴唇的血液變少了),嘴唇本身也會變窄──非常顯而易見。不管對方說了什麼,身體都比口語講得更大聲。

抿嘴或含起嘴唇,是一個人擔心、困擾或事情出錯的徵兆。對情侶來說這是無價之寶,可以立即評估某件被觀察到、或被提到的事物,是否為癥結點所在。這種行為的言外之意極少是正面的。例如夫妻其中一方,在另一方提議要去某人家吃晚餐的時候抿嘴或含起嘴唇,就很清楚表示事情不對勁,或是他想進行別的活動。在這種寶貴的洞見之下,情侶就能夠對彼此的需求與感受更敏感、探索可行方案或問題癥結,接著付諸行動。

冷笑或蔑視:你們的關係沒救了

另一種常被忽略的實用行為是冷笑。根據我與其他研究者的看法,當你的同伴冷笑或蔑視,就清楚表示彼此的關係有非常嚴重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

我們對工作場合的冷笑或蔑視更為熟悉──通常我們會對不想搭理的上司、或是跟不上其他人的同事作出這種表情。冷笑通常能給人力量硬撐,尤其是在上司面前感到低他一階的人,或是面對征服者的被征服者。不過如果是在人際關係方面,蔑視就是在警告你大事不妙了。

冷笑或蔑視能夠反應我們的真實感受,而且準確到值得我們特別注意。這種行為頗具決定性──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與他的同事在研究夫妻的時候,發現當丈夫對妻子展現蔑視的態度(包括冷笑與嘲弄),這段關係就沒救了,最後可能還會離婚。他也發現夫妻彼此展現友善、尊重與愛意,還經常互開玩笑的話,關係就會持久。

蔑視可能很輕微,或是從一段距離內就能看見。它通常需要緊抿嘴唇,讓嘴角微微上揚(一邊或兩邊都有可能,是那個人或感受的深刻程度而定),形成酒窩。這是舉世通用的行為,能夠誠實的溝通真實情緒,可惜的是這種情緒不一定是對方所期待或想要的。

所以你要仔細觀察是否有蔑視的現象,而且如果看到的話,要注意這並非一閃即逝的臉部意見,而是深層情感(負面情感)的反應,可能在當下或未來,對你的關係造成不良後果。

本文出自《FBI教你讀心術》大是文化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